老頭的這一提議倒是提醒了羅蘭,他的手上,還真有符合標準的聽話女孩。
因為安妮-海瑟薇的祖父祖母,是美國第三批移民潮裡的移民。
質量,中等偏上。
這不是歧視啊!
這是正兒八經的說事情!
美國曆史上,總共出現了三次移民潮,每一次移民的成色,其實都不一樣。
第一次是一八二零年到一八六零年,總計約五百萬人,其中愛爾蘭約兩百萬,德國約一百七十萬,剩下的一百三十萬,不是隨行的黑奴,就是亞裔。
因為當時選擇性移民政策盛行,華盛頓希望比較殷實的中產階級能夠帶著自己的契約奴來到阿美利加,這樣一來,自有資本加上自有勞動力的模式能夠加速美國的發展,而傑克遜則希望,那些擁有高科研水平的科學家能夠來到阿美利加,並且把弗吉尼亞大學當成外聘教授的試點機構,歡迎廣大學者的到來,所以,這一批的移民,質量非常的高。
而當南北戰爭結束之後,美國便迎來了工業化發展的高峰期,渴求勞動力的他們通過了《鼓勵外來移民法》,為了從歐洲招募到足夠的熟練工,他們甚至願意提供路費。
正因如此,這一批被當成工具使用的移民,質量就相對單一了。
等到了一八八零年左右,工業發展達到峰值時,強大的美國也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可因為當時的美國不需要像之前那樣瘋狂的接受移民,所以各種限製移民進入的法案便密集推出,一八八二年的《**法案》和一九零七年的《君子協定》,那都是限製人口流入的知名手段,到了一九一一年,排斥歐洲移民的文化檢測也正式上線。
在這種嚴苛限製的情況下,安妮-海瑟薇的祖父祖母還能進來,就已經說明了所有問題,不僅如此,在來到美國後,他們還能順利的在費城電台找到工作,在紐約律所混一口飯吃,那質量,更不用說,再加上時間不遠,所以血統方麵也沒有太大的問題,而最為重要的是,《公主日記》裡,她演的就是歐洲小國的公主,在大家都能接受的情況下,其它的零星問題也能平推,剩下的攔路虎,就是口音和武術了。
安妮-海瑟薇沒有凱拉-奈特莉的英倫口音,所以得學。
不過,按照十個月左右的籌備時間來算,怎麼樣都夠。
至於武術?
這個其實弄個花架子就行了。
動作電影裡的女主,其實都是花瓶。
乾淨利落的動作其實並不是為了詮釋她們身上的酷,而是展現身體的美。
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羅蘭越想便越覺得安妮-海瑟薇挺適合的。
而等凱特發現,自家男人在掛斷電話之後,便靠在那兒發呆時,先前也傾聽了對話內容的她撇了撇嘴角,默默地靠了過去,將下巴搭在對方肩頭,口吐蘭香的問道:“史蒂文的建議說道你的心坎裡去了?你是不是一開始就想讓安妮-海瑟薇演這個廣告電影的女主?”
語序平緩的聲線勾回了羅蘭的注意力,等他低頭一掃,發現自家婆娘正噘著嘴望著自己,雙眸中閃爍著探究般的好奇時,心知這家夥就是個醋壇子的他便果斷搖頭。
“怎麼可能!
一個小時前迪士尼才找我幫忙,半個小時前史蒂文才把人放給我!
你當我是上帝啊?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把人員給安排好?”
理直氣壯的話語並沒有收獲凱特的讚同,明亮的眸子狠狠地刮了羅蘭一下。
“算了吧!你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劇本,那就說明你之前了解過。
而既然是了解過,那就肯定設想過陣容!
如果心裡沒有想法,那又怎麼可能會一上來就問史蒂文需不需要角色?”
呃……
羅蘭麵色一僵。
他覺得自家婆娘說的挺有道理。
若是心裡沒譜,那又怎麼可能會在項目籌備之初就商議起角色的分配?
不過,這種漏洞其實也不能怪他。
如果不是老頭在電話那頭一直催促,把自己的每次通話時間都描述的極其珍貴,那他也就不會抱著一次把活乾完的想法,和對方商議演員事項了。
當然了,雖是如此,但嘴巴上可不能承認。
即便他真的沒有這種想法,也不能在這種破事上磨嘰,要是表露遲疑,那身邊這頭倔驢怕是得翻出之前的青梅竹馬的舊賬,要了自己的老命了!
於是乎,羅蘭一臉茫然,岔開了話題,“啊?你說這個啊?
我剛剛思考半天,就是在琢磨史蒂文提議的合理性。
畢竟,係列電影,最怕換人。
凱拉-奈特莉你認識吧?
她長得的確漂亮,也符合劇本標準,但性格,就不適合做係列。
因為不受控。
所以,為了利益著想,我們必須選個隨叫隨到的。
而從這個角度去看,安妮-海瑟薇的確合適啊!”
羅蘭不是看不起凱拉-奈特莉,也不是覺得安妮-海瑟薇就比對方好,他現在所做的全部思考,其實都和當初拒絕娜塔莉-波特曼出演《x戰警》一樣,為了利益最大化。
因為在他的記憶裡,凱拉-奈特莉就是一個**,前世的她在《加勒比海盜:黑珍珠的詛咒》大獲成功後,就隻願意與劇組簽下兩部續集片約。
而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我不想繼續下去。”
正因如此,為了劇情上的相對合理,編劇和導演隻能對她的角色進行下線處理,加之她所飾演的角色和男二有著數不清理還亂的關係,所以精靈王子也深受牽連。
當時,奧蘭多-布魯姆對外給出的理由是需要照顧家庭,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這句話就是狗屁,因為在《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儘頭》拍攝之前,他就已經和女友凱特-波茨沃斯分手了,新的戀情,更是在《世界的儘頭》上映之後開始的。
在沒結婚、沒女友、還**沒孩子的情況下,他照顧個屁的家庭啊?
等這段時間過掉之後,人們才知道,他其實啥事都沒乾。
去南極待了兩個月,而後在英國舞台上廝混了半年,接著成立了一家製片公司,投資了兩部自傳電影,然後參與了集段式電影《紐約,我愛你》的拍攝。
這樣的生活看起來很豐富,但等《霍比特人》係列召喚他時,即便妻子正在待產,但他仍迫不及待的回到了劇組,而這一行為也導致米蘭達-可兒與之離婚。
說的難聽一點,奧蘭多-布魯姆一直都向往著大屏,但因為迪士尼的宣傳要求,他足足兩年沒和觀眾見麵,因為迪士尼為了保住《加勒比海盜》這個係列,不允許劇組不合的聲音出現,而奧蘭多-布魯姆又沒法掙脫這個束縛,隻能忍受。
可這能怪他們倆嗎?
迪士尼一開始就是衝著錢去的,奧蘭多-布魯姆也沒不配合,所以難搞的凱拉-奈特莉就成為了大家都妥協的根源,雖說她的選擇沒錯,但你既然對商業片如此的深惡痛絕,那我們也可以從一開始就不選你,畢竟,追求藝術是你的權利,攥取利潤,是我們的自由。
說的難聽一點,對於資本而言,在兩個目標的水平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優先接受007的家夥,更受歡迎,這個時候若是有人提起996?
那不好意思。
你可以自己回家享福報!
“所以,你的意思是,安妮-海瑟薇能夠當好漂亮的工具人?”凱特笑著問。
她很喜歡丈夫的這種類比。
在羅蘭的眼裡,漂亮的女星都是物品?
嘖嘖嘖……
“那不然呢?你看我現在選角,不都是衝著聽話去的?”羅蘭聳了聳肩。
“也對。”凱特想了下,讚同點頭。
然而,還沒等她繼續給予回應呢,羅蘭便又陰陽怪氣了起來。
“唯一一個不聽話的家夥,現在不是把我吃的死死的嗎?
這種事情經曆一次就行了,要是多經曆幾次,命都會沒。”
>如此話語,讓凱特瞬間僵住。
仔細打量了丈夫幾眼,發現對方正在抿嘴狂抖後……
凱特頓時就扳起了臉,‘惡狠狠’地問道:“你什麼意思?”
“沒什麼意思啊……”羅蘭一臉無辜。
“沒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凱特已經上手了,在羅蘭的胳膊上擰了一下。
“你現在的表現不就是我說的意思嗎……”羅蘭捂著傷處,一臉的委屈。
如此作態,令沒憋住的凱特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抬手在羅蘭的胳膊上拍了一下,然後便如同樹袋熊一般,撲到了羅蘭的身上。
不僅如此,甕聲甕氣的‘警告’也傳了出來,“你知道就好。”
“嘿嘿嘿……”羅蘭笑了兩聲,將敏感但不暴躁的媳婦抱在了懷裡。
說實話,羅蘭其實並不反感凱特的這種警覺,反而有點喜歡。
因為和在乎相比,孤家寡人的感覺,更可怕。
那種落寞,會讓錢,也變得沒有意思。
吃喝玩樂隻能填補物質上的空虛,而資本,永遠隻會感受到靈魂上的孤獨。
和老婆膩歪了一會兒後,羅蘭這才撥通了伊芙琳-沃森的電話,讓對方和戈爾-維賓斯基等人聯係,告知他們自己有意投拍他們的海盜項目,麻煩他們在次日早上來家裡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