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移默化(1 / 2)

環境是很重要的。

“我們為什麼看重教育, 也看中新聞報道的立場呢,還是跟這個人, 接收外界信息然後被影響有關係的知道吧。就是說人啊,舉個例子,就是有位犯罪學的教授說過,說人啊, 從小到大在家裡,要是經常被家長念叨‘咱們在外麵可不能如何如何’這種話,那麼這個家的孩子就不太會做這種事。為什麼呢?就是一個,他經常接受這樣的信息,他會被影響, 心理上就有一個‘我不能做’的概念。”

晉教授說:“人的行為和認知模式啊, 就是長時間這樣, 不斷地被環境培養,最終形成的一個結果。我們很多年輕朋友啊, 一直跟我說, 說這個我以前一直覺得我們大陸和一些其他地方是非常友好的,但到了地方發現他們根本不拿我們當同胞看,就很受傷——這個其實就是各個地方的長期以來的教育不一樣。你看那個教科書上的內容,其實就很能反映問題了知道吧,為什麼說教科書呢?因為孩子,小朋友,包括我們很多觀眾,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想法會成為這個, 未來政策製定的民意基礎,培養他們的意識,其實就是在為未來的各種,啊,分裂活動、啊,亂七八糟的活動做準備。”

孔克南就很懵:“這……至於嗎?”

“怎麼就不至於呢?”

晉教授假設:“你這麼看哦,拿美國打個比方。咱就是一個普通人,家庭婦女,工人或者服務員。也不了解美國之外的國家,對自己國內的事情了解也有限,每天忙的就是自己的那些事情——在這個時候,如果你打開新聞,看到電視台在放,說某某國家有不好的地方,你會怎麼想呢?”

“或許你會說,不是所有人都會在意這個,因為大多數人不關心。但是偶爾有一天你跟彆人閒聊的時候,順便提到了這個,你腦子裡的第一想法會是什麼呢?”晉教授問:“你肯定不會說,我不清楚這個事情我們不要聊了,我們聊下一個吧?很自然地,你會說一下你之前聽到過的新聞,說哪裡哪裡不好了,對吧?”

“……”孔克南有點猶豫地點了點頭:“嗯。”

“你看,這就是一種傳播,在你重複的時候,還有加深了一遍印象。更彆提在電視劇裡麵,啊,設置一些角色和劇情,刻意加深國民對這個地方的刻板印象——我也不說彆的,你看很多電影裡很多反派,凶神惡煞的那種,誒喲都是俄羅斯人——然後呢,你再看看,美國老百姓是怎麼看俄羅斯人的?覺得俄羅斯人又凶又不講理還總要害人——很大一部分人了解俄羅斯,就是通過這些娛樂內容的傳播。”

“可那是電影啊,是虛構的啊。”孔克南又說:“誰會把這個當真啊。”

“怎麼不會當真呢?”晉教授反問:“前一陣子說俄羅斯乾預美國大選,後來又說這個美國領導人通俄,實際上沒有什麼確鑿證據,但就是有很多美國人相信啊。你跟他講,說俄羅斯是希望緩和和美國的關係的,沒有,人家不聽你的,就覺得俄羅斯全國上下不乾彆的,就天天四處派遣克格勃,一心要搞垮他們國家你知道吧。”

“我之前也講過我自己的一個判斷,就是俄羅斯呢,去搞這種事情不大可能成功。相比起來更像是美國自己國內啊,利用網絡來進行大選結果的誘導。這個計算機算法啊,下次再說,我們主要講這個陰謀論一出現,美國國內立刻接受的人有好多——這種潛意識的反應,是和美國國內一直不遺餘力渲染蘇聯、俄羅斯的威脅是分不開的。其實很好理解,就比如你媽一直說誰誰誰要打你,咱可得小心他,你是不是看到這個人就會分外注意?就是這個道理。”

晉教授喝了一口茶:“嗯還有前一段時間,有人不是穿著這個,美國隊長的製服,跑到我們香港的□□隊伍裡去嗎?你看這就是有人當真了,一直在看這個相關的東西,有時候就會把自己帶進坑裡——還有小孔啊,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是不是沒想過自己啊?”

晉教授嘿嘿嘿笑了兩聲,彈幕也開始嘿嘿嘿。

酒店裡也有人跟著嘿嘿嘿,以至於連羅伊都被感染了。

紅發大男生翹起嘴角,臉上蕩漾起了比平時更猥瑣一點的笑容,哪怕不是完全聽得動,但重點詞他都聽明白了。

“星星,你們這個教授太有意思了。”羅伊說:“我能去旁聽嗎?”

星星說:“你投共吧,我幫你爭取一個機會。”

然後被傑森拍了一下。

孔克南肉眼可見地變得尷尬了,有些臉紅不說,還清了清嗓子:“我當時是覺得超人對整個地球的貢獻都很大……”

“所以你是中國‘超人’?”

“還不是自己也當真了……”

“哈哈哈南南翻車”

彈幕在瘋狂吐槽,星星邊看邊笑,不太熟中文的傑森眯起眼睛看了看,問。

“南南?誰這麼叫他?”

“粉絲啊,啊不,是孔克南全球學習小組的組員。”星星捂嘴:“或者學友。”

傑森表情一言難儘,說:“我覺得過一會兒可能要出問題。”

星星:“?”

“你看,”他說:“還沒開始多久,孔克南以及反駁這個教授好幾次了。”

孔克南是個學生。

不是說學生不應該提出觀點,而是孔克南的提問很顯然是他的臨時反應,幾乎恰好就是晉教授口中被影響的模板——他也的確在思考,可他的思考非常淺,並不到位,尤其是在從網絡過渡到意識形態的時候。

晉教授博聞廣識,所以能很輕鬆地化解這個場麵。隻是這個趨勢不太好,起碼傑森覺得,孔克南沒有做好一個“好學生”的樣子。

“所以說,我們的生活是很複雜的東西,是一個係統性的,沒有辦法概括的一個綜合體。”晉教授說:“我們學界有些人呢,認為這些東西啊,是一種文化上的入侵,輿論上的戰爭。因為他們是覺得吧,現在我們的輿論環境中存在著很大的雙標,比如電影上,同樣都是好萊塢式的大片,這個什麼《壯誌淩雲》分數就很高,但是我們國內的,啊,《戰狼》之類的,比較傾向於表達民族自豪感的片子,就會引起爭論。這引起了我們一些學者的警惕,認為我們國內有種逆向民族主義傾向——就是國外什麼都是好的,國內就低人一等。”

他撓撓脖子:“我個人呢是覺得沒有必要這樣,因為這個文化自信製度自信,都是隨著我們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的上升而上升的,這個精神上的東西啊,是相對滯後的——等物質上來之後,大家有錢有閒了,自然就有這個心去聽音樂看漫畫了。而且我們也可以在這個時候學習化用國外優秀先進的理論製度,這樣才能不斷推陳出新,保持活力。”

“我也覺得沒有那麼嚴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