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並不在意(1 / 2)

1942風起南洋 潛水老猿 5020 字 2024-04-18

“不是我們要當帝國主義,壓迫剝削第三世界,而是現在的生產力水平支撐不起足夠多的人口大國。”趙易歎道,“早早崛起的歐美一直占據了世界過半的資源,剩下的由世界其他各族分薄了,其中聚集起來的各種資源也就能支撐,也僅僅能支撐起一個10億規模的人口大國,說實在的,從現有生產力挖掘出來的地球資源來說,華夏無從選擇,隻能死道友不死貧道了。

這個世界有了我們,在世界生產力水平提高不多的情況下,對資源的需求會更多。未雨綢繆,雖然阿三哥們喜歡自己作死,但就怕萬一,我們還是需要留一手,隻是壓製拖延一下而已。”

先手一步就能天差地彆。趙易三人在印度布局了好幾步先手。

第一步就是從農業入手。

印度,也僅僅是印巴分治後的那個印度,耕地麵積就達到了255億市畝。

後世華夏死保18億畝紅線,施行那麼多年的計生,對印度人來說,都不是事。比華夏再多的人口,他們也能養,甚至不需要達到華夏的耕作水平,因為他們隻需要養活那十分之一的真正的人就足夠了。

生產力水平真的很製約人口,它的落後會讓生產關係中的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直至爆發。

“二戰真是個改變大勢的機會。英國人在印度的衰退和當時的亂局,讓我們很輕鬆的就得到了這麼多的地契,加起來足有八百萬畝。若不是擔心我們的人員會暴露太多,我們能獲得的耕地數會更多。”葉關的情報部門在二戰時候就早早入手,有了些收獲。

八百萬畝看似很多,但對比印度那25億多的總數,真的就沒什麼了,連有些土邦的大地主都不如。不過,這些地塊位置還不錯,已經足以讓先鋒軍執行諸多移民方案。

這一次的移民不是華人,而是指那些東南亞的印裔和當地土著。

和騰籠換鳥計劃一樣,印度也成了東南亞人的一個新籠子。

“八百萬畝土地已經不少了,若是太多了,容易引起英國人和印度人的封殺。”趙易對眼下的土地收獲已經很滿意了。

過猶不及。

沒人是傻子,先鋒軍的騰籠換鳥計劃,在各國眼中隻能算陽謀。

少量移民,各方勢力都默許。這種直接遷移解決麻煩的方式各國都耍過,隻是不曾想過先鋒軍搞得規模會那麼大。

“從東聯來的移民會不會太多了?”蒙巴頓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畢竟他管轄東南亞區域,又無奈滯留在印度,對連接兩者的消息很是敏感。

“哦?”韋維爾想了想那些資料,才不在意道,“這是一部分印度人和緬甸人也加入了‘本族福利計劃’,背後有先鋒軍的影子,不過影響不大。”

這個本族福利計劃是英國人自己給起的名字,源於東南亞各族模仿先鋒軍的福利待遇推出的各項計劃。

先鋒軍的福利待遇很是美好,卻隻針對華人。若是後世肯定要找來許多批評,但這個時代這才是正常,況且名義上分配的那些福利都是頂著華人互助會的名義,彆人更沒法說三道四。

但這種福利方式卻吸引了各方的關注。

在這個歐洲老牌殖民帝國開始沒落,各族各國尋求解放和強大的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各種怪異的思想,人們都願意去嘗試。先鋒軍的福利待遇計劃更是成了不少人指引的方向。

一些土邦或者一些組織開始小規模的推行福利計劃來招攬人員。在先鋒軍的地盤上或許會受到很多影響,但在蘇門答臘島上和菲律賓、孟加拉等地卻都出現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福利政策,就連印度一些地區也有了這種福利方式。

“隻是一些偏遠地區的小農場,靠這種方式來吸引苦力。”韋維爾道。

“也有大農場。”蒙巴頓卻做過調查,“我隻是有些好奇。他們吸引了很多的緬甸人,甚至有些隻招攬緬甸人,給出的福利也很優惠,如果算起來,那些農場的產出,並不能賺到多少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