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後閨名映婉, 十七歲初入宮時因貌美受封了五品美人,對身份背景不高的她來說已是很不錯的位份了。後來不過是一夜侍寢, 就晉升了四品貴人。翻過年, 又升了三品婕妤。
那時,周家便因她而在官場上得了些便利, 父親升遷,兄長也謀了好差事。
中宮皇後病逝,先帝對周映婉則日漸寵愛, 如此數年幾度晉位,在中宮空置的情況下, 先帝將周映婉冊為皇貴妃。
到這時, 周家已靠著周映婉一人而扶搖直上, 周氏一族在朝中聲勢漸起,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先帝對周映婉已是專房獨寵,可她數年來仍無所出。先帝雖有遺憾卻也不焦急,因為先皇後在時已誕下了嫡長子盛臨昭, 並在她彌留之際已封了此子為太子。
周映婉雖也想有個自己的孩子, 但孩子不來,她也隻是失望而沒有焦慮。
著急焦慮的是周家。周家已經嘗到了權勢地位所帶來的好處,一家子的希望都在周映婉身上。他們明白, 隻有周映婉誕下皇子,坐上後位,周家的富貴榮華才能繼續下去。如今周映婉離著皇後之位隻有半步之遙,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啊!
周家巧立名目,派出了許多人走遍了各地為周映婉尋醫問藥。也許是周映婉的親緣到了,也可能是周家為她尋來又求著她日日吃著的那些藥真的有用,二十三歲的周映婉終於有了身孕。
十個月後,瓜熟蒂落,誕下了一名皇子。又因生產時不順,產後身子也不好,先帝心痛之餘力排眾議,將周映婉立為皇後,讓天下人為她祝禱。
盛臨煊出生時,太子盛臨昭也不過七八歲年紀。他一歲時便被立為太子,從小便被精心教導,養出了溫和的脾氣與仁義的性子。先帝對這個兒子還是很滿意的,
盛臨昭對剛出生的弟弟也滿懷善意,愛護有加。因此從盛臨昭會跑會跳以後,最喜歡的便是跟在這個太子哥哥身後跑。
然而帝王家難得的太平溫馨局麵持續不了幾年便被朝臣們無情撕碎。
異母嫡次子的存在,繼皇後的盛寵,隨著盛臨煊一日日長大所展露的天資,以及先帝愈加明顯的偏愛,逐漸讓原先的太子.黨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感。
生母早逝的太子盛臨昭十五歲後,聽得最多的就是關於繼後所生的弟弟遲早要謀奪他的儲君之位的言論。不過兩三年,他就從一開始的憤怒駁斥,到了後來的沉默不語。
看著十歲的弟弟活力朝氣的臉,十七歲的盛臨昭卻隻感到了深深地忌憚。
朝堂上,以周家為代表的嫡次子派係,與太子.黨之間,也開始了角力。
即便是這樣,太子身為元後嫡長子,若一直行事有度,不犯什麼大錯,先帝也並無廢儲之心。
然而悲哀的是,太子.黨在與對立派係的交鋒中多次處於下風,太子的人馬急了,便越發慫恿遊說,盛臨昭脾性溫和意誌不堅,在身邊親隨與謀士的挑唆下,竟趁著先帝臥病之時,意圖逼宮。
更悲哀的是逼宮不成,反被當場拿下。
乾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太子之位自然被擼,但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先帝也沒有要他的命,隻是將他貶為庶人,幽禁於宮外一座彆院中。
那一年,盛臨煊十二歲,第一次見識到生在帝王家的殘酷,以及權利所帶來的毀滅。他從未想過,他曾經喜愛、仰望、崇拜的太子哥哥會因他的存在而日日煎熬,並選擇走上這樣一條不歸路。
那一年,前朝後宮經曆一波清洗,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血腥氣。先帝本就在病中,經此一事身心都備受打擊,自此身體每況愈下,漸漸連上朝都有心無力。
這樣拖了三年,先帝有感自己命不久矣,在頒布冊封盛臨煊為太子的旨意後,不到三個月就殯天了。
同一日,盛臨昭被發現自縊於彆院。
盛臨煊登基後,讓他重入皇室玉牒,諡為憫王。
-
“姑姑是皇祖父的遺腹子,皇祖母生她時難產而亡,父皇便將她交給當時的皇後撫養,她隻比憫王大三歲。大長公主對先皇後有孺慕之情,與太子雖是姑侄,感情卻親似姐弟。”故事講到了尾聲,卻才提到引起這段往事的那個人。
盛臨煊的眼中滿是懷念:“我幼時,姑姑也常常帶著我到處玩耍。她是個愛熱鬨好玩樂的性子,那時候她領著我惡作劇,太子哥哥便在後麵勸阻,最後做了壞事被捅到父皇麵前,還是太子哥哥站出來為我們開脫擔責。”
沈珺悅將他撫摸她鬢發的手拿下來,用雙手合握住,給他無聲的安慰。
盛臨煊笑了笑:“都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朕原以為都忘了,卻原來還記得。”
怎麼可能會忘記呢,那曾經是他過往的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啊。沈珺悅理解他的傷懷,更不想逼他揭開傷疤。
便轉而問道:“那大長公主殿下,為何又入了水月庵?”
說起此事,盛臨煊也有些疑惑,“那是姑姑已經出嫁住在宮外的公主府。憫王之事發生後,她入宮求情,卻與父皇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這中間的事情,朕也不太清楚,當時的禁衛統領是姑姑的駙馬,後來是他帶走了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