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林文卿介紹,改船難度並不算太高,隻是切割去除多餘部分,再進行相應的焊接、改造便可,八條船是不少,但造出了八條船,其中相應的氣切割、焊接這類新設備使用,也早玩熟了,所以進度不算慢。
詳細問了造船的其他情況,其實造新船的進度也不慢,因為將很多牛人都安排去幫忙了,改造完首船後,新船的設計這些便啟動了,船改裝完,不少新船已經上船台開建了。
因為李勤均隻是被臨時抽調過來組織收拾殘局,所以其原廠的工作也沒有被放下,這段時間的發展可不慢,雖然駁船這些船型的投建時間在這邊之後,但這期間卻也搞出了不少其他船型。
像是幾噸、十幾噸的汽艇一類的,可用於檢查、測量甚至是輔助清理航道,林家通過渠道,搞了一個國府的航道清理授權的委托,可名正言順對自家想要改善的航道進行清理工作。
不過林家目前並沒有搞多大動作,主要就是炸炸礁石、炸炸淤積堵塞處這些,長江上遊像三峽、以及支流航道,因水流湍急又沒什麼人維護,很多地方航行條件很差,可能動不動就會把船搞沒了,為免這種事造成太大搞失,林家無奈隻能自己去搞一下,現在想靠國府或當地勢力,簡直做白日夢。
這點上,林默給了家裡一點建議,可以提前設計甚至建造一些抽沙、挖沙、吊取石塊等清理航道的專用船隻,若林家布局順利,以後運輸量越來越大,這種隨便搞搞肯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其他的還有中小型的專業輪渡船,中近程的客運船,都是幾十噸的船,林家將來的工廠這些勢必不會擠在城區甚至周邊,但又大概率會沿水運便利處而建,所以給工廠員工提供渡河、歸家等的通勤出行船隻也幾乎無法避免,沒辦法,國內各方麵底子很薄,很多東西你都得自己考慮自己解決。
這方麵,林默也給了建議,像是輪渡,可從單純擺渡人,改成能快速上下交通工具的類型,這樣能擺渡交通工具甚至貨物過河過江,應用麵會更廣,林默甚至還給了幾個草圖。
這時代,搞什麼跨河跨江橋的不現實,而他設想中,廠子這些肯定是不能太聚攏的,但林家投資建廠這些,又準備搞分工合作的產業鏈形式,免不了各種原材料、零部件等在各廠之間轉運,若轉運途中碰上過河過江,這種類型的船能起上大作用。
至於客運船,林默仿照著李家改的那條客船,說了下內部的布置及安全措施這些,反正是跑中近程的船,有座位、床位便可,沒必要搞花裡胡哨的艙室形式,對於工人這些而言,快捷便利才是實在的。
詳細了解詢問過船廠這邊的情況,給出一些建議後,林默了解起了林家插足的其他行業,其實也沒太多好說的,盈虧參半,有大掙特掙的,也有虧到姥姥家的,還有些是半死不活或收支平衡或勉強有點盈利的,啥樣情況都有,也難怪不少外人拿這些當笑話看。
經營最好的,還當屬生產各類橡膠製品的廠子,但也如林默猜測的,多了不少競爭者,但林家也開拓了不少新產品的產線或廠子,利潤率雖然降了,但利潤同樣巨大。
主要是目前橡膠價格太過低廉了,原本還想拉高其價格,但價格剛漲了一些,之前棄割甚至拋荒的橡膠林,立馬被重新拾掇起,很快填補空缺,將價格又壓了回去,總體並未上漲多大一點。
一戰時對橡膠需求猛增,橡膠價格飛漲所帶來的橡膠熱,導致南洋種植下了大量橡膠樹,而戰後又因汽車等對橡膠需求巨大的產業迅猛發展,導致橡膠種植業繼續發展壯大,種植量逐年猛增。
但美國大蕭條後,導致全球經濟都半死不活,對橡膠的需求斷崖式猛跌,橡膠價更是直接跌破了地板價,好多種植園,進行采割還要倒貼錢,所以乾脆棄割甚至拋荒。
橡膠樹是多年生作物,以生長年限、植株長勢等有豐產期這些區分,加上不同地域的橡膠樹產量、質量等不同,還有人工、運輸等成本的高低,很多跟風的種植園成本這些比不過彆人,成本大於售價,那就隻能棄割、拋荒甚至砍伐以減少損失。
不過已經進入產膠樹齡的,多半是不會砍的,不割甚至拋荒樹也能繼續存活生長,一旦價格突然漲了呢?是吧?其實就是沉沒成本太高了,沒幾個人能接受現實割肉離場,所以這些潛在產能一直在觀望著,價格一升立馬便將缺口堵嚴實了。
當然了,林默之前的想法,嚴重低估了橡膠行業的供應能力,也高估了林家的能耐,或者說是高估了現階段國內市場對其的消費力。
雖說林家開發、生產了不少在國內叫好叫賣的橡膠製品,但這些需求量,估計跟橡膠的潛在產量比都遠不及,他現在估計,想將橡膠價格大幅拉升,可能還得再爆發大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