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摩托車,林家也都出產發售了,可惜除了媒體上叫好的幾篇報道,並沒有激起多少水花,聽過林文卿的描述,發現所謂林家產的摩托車,就是自行車放大加個發動機的初代版,想想也就不怎麼奇怪了。
前者,林默的建議是儘可能堅持並持續投入,想辦法讓進口的零件、材料這些也儘量自產,沒有一定底子,是吃不到工業利潤的,至於後者,因為林文卿了解的也不是很詳細,而他目前也確實沒想出什麼好辦法。
林家效益非常好的廠,還有一個,就是光學玻璃公司,是林默三叔林鎮濤讓家裡搞的,估計是訓練出的狙擊手效果不錯,想讓投資弄瞄準鏡這些。
可惜那玩意不是隨隨便便能搞出的,目前也就披了層皮,掛了個光學玻璃的高大上名號,名義上的主業是搞眼鏡鏡片這類光學玻璃,實際業務賣的卻是墨鏡,好的墨鏡鏡片材料還是進口的,林家能自產的全是那些低劣的劣質貨,甚至產量最大的還是冒充墨鏡玻璃用的帶顏色普通玻璃。
當然了,也不是啥正事也沒有乾,像是玻璃生產相關的人才,玻璃鏡片加工打磨這些所需的技工、技師都在培養,但與光學玻璃相關的,就沒什麼辦法了,隻能招募了一些稍微相關的人研究研究。
這玩意妥妥高端行業,就算有公司工廠倒閉也輪不到他們來撿便宜,林默的建議都隻是多培養技工技師的手藝,做相關設計研究,以後看看能不能具備加工能力,有的話可進口原料來弄。
剩下的,很多就是各家合作弄的一些傳統工廠,或是搞配套的企業,前者情況普遍都不差,也就一些搞來料加工、組裝的企業,受銀價大幅上漲影響,不太樂意開工,所以賬麵上也沒什麼利潤增加。
後者搞配套的,好壞情況多數依賴於湊在林家周圍這批人,在相對應行業的生意,外麵的生意基本接不到太多,不過目前銀價飛漲,倒是有部分企業投來目光,但具體能接多少新生意也沒定數,很多都是在觀望、試探。
畢竟對於從事來料加工、組裝生意的工廠而言,隻是現在銀價漲太快,早早花出去不合算,但在國內采購又不是不花錢,甚至同樣的錢,買到的還更少,投來目光,隻是銀價這般劇烈波動,讓他們有些不安,多做幾手準備而已。
“對了,一直沒提到孫善明的問題是如何處理的,這裡麵有什麼問題嗎?”家裡情況了解得差不多後,林默問起這個問題。
“還沒定下怎麼處理呢!”林文卿回複了句,解釋道:“處理是肯定要處理的,但具體如何處理,讓家裡犯了難。
讓其賠付那段時間船廠的全部花銷,他賠不起也不合適,畢竟船這些我們也挽救再利用了,而且他做的這些事,林家當時也是同意下來的。
但隻賠付一點損失,林家又不太樂意,畢竟其中耽誤的時間、精力乃至名聲這些,可不是賠償點損失便能一筆勾銷的,而且林家也不太樂意接受金錢賠付。
但他又是新招攬過來的,不算林家人,用林家的方式懲罰也不合適,而且林家對實業這塊了解還有限,需較多倚仗技術人員,也不想家裡過多介入摻合,以免造成雙方矛盾衝突,搞得不歡而散。
目前就讓他暫時呆著,林家再做一番考慮,他也沒自個走,主要是名聲臭了,再跑掉,聲名隻會更加狼籍,更加沒有他的立足之地,不過要是真跑了,林家也就不必像現在這般糾結了。”
林默聽著也是皺眉,不過他考量的出發點,並不是什麼賠償,而是儘量減少或不帶來更多損失,也就是對其的懲處,要儘量顧及,同其一樣新招攬來的技術人員們的想法,雖然他們可能也對他沒多少好感這些,但真下手太狠,也難保不會讓他們有點感同身受。
懲處的難點,就是不能下手過狠,免得讓這些人有牢騷意見,現在多數人才剛被招攬過來,對林家對企業這些沒什麼歸屬感,甚至對林家的處事態度、方式這些,都沒個什麼準確認知,這時候不宜讓他們有什麼比較不好的印象。
當懷疑當介懷埋在心頭,你做的任何事,都可能成為新佐證,這會給一些人看待事物,帶上一重偏見的慮鏡,一次次錯誤認知疊加,最終難免帶來惡果,而在起始便讓這些東西醞釀,很可能在林家相關布局的關鍵時刻爆發,帶來致命一擊。
但因顧及這些便不懲處或懲處過輕也不合適,沒有多少代價,很可能反讓一些投機者、冒險者鑽空子,胡亂耗費資源來搏一把,但過重也會讓人畏手畏腳,壓製創新創造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