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人才布局(2 / 2)

諜海孤雁 怕熱胖子 4790 字 6個月前

沒必要對後者抱有敵意、不滿啥的,這樣了都不願選擇入職,說明那時他已很不鐘意、不滿意你這裡,既心無所屬,強留又能怎麼樣呢?不如放手,表現得灑脫一點,保留幾分情麵。”

路勁德若有所思的點頭,他也感覺自己之前的想法有點小家子氣了,自己也是有所求,又何必去要求彆人無私心呢?好聚好散就是。

“我繼續說啊!在咱們體係內的培養,就是老帶新這類,讓有技術有經驗的老職工,將相應技能傳授新人……”

“…等等…”鄧文儒忍不住出言打斷,開口道:“那些老員工,絕大部分都將技術、手藝這些視為安身立命,甚至傳承下去的能耐,平日裡都還藏著掖著不讓外人看,更彆說教習出去了。”

林默聞言,笑道:“隻能說給的不夠,想要傳承、想要保留的原因是什麼?不就是為了能獲得更多利益嘛!開出條件,能將一人培養到一定水平,直接獎一年工資,且不限量,培養的難度水平,設定在多花點心思,一年能將三五十個正常人培養出來的程度。

一二年時間,你就能將這輩子的錢都掙到手,他們還會繼續藏著掖著不放?而且像他們那種老技工之所以培養起來比較困難,主要是因為所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比較雜比較廣。要求是啥啥都要會、都要懂、都要能乾,可能幾個老師傅便需要支撐起大半廠房、工坊的工作,因為沒更多人能乾事兒。

但我們不一樣,廠子規模一般都不至於太小,甚至將抱團在一起的各方都算上,那叫規模龐大,我自己完全可以進行工種、工序等等的更細致劃分。

在未來一個人隻負責其中某一種或某一小類加工工作,乃至工序的某一個小流程,隻要熟悉了對應的機器、操作的範式、相關守則流程注意事項等便能上崗操作,這樣的培養難度又能有多大?”

鄧文儒聽完,回道:“你的意思,是采用類似於流水線的生產方式,工人隻負責某一環節、某一工序這類,以此降低對工人技能、技術這些的要求,能更輕易便能提供足夠的達標工人?”

林默點頭又搖頭,道:“理是這個理,但方式還是建議采用以老帶新,一者老工人經驗豐富的同時也會深切明白工作的危險性這些,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絕大多數人保持著端正、敬畏、謹慎等正確合理的心態,這些是更值得被言傳身教傳揚下去的東西。

二者,這樣的合格工人,隻是我們最普通的需求,我們真正急需的人才,是能力更強的那些初中高級技工、技師、機師,乃至是工程師、研究員、科學家等等,以老帶新,可以挑選出其中有天賦、肯努力、願意學的人進一步培養。

同時啊!我們也要提供給這些老工人,乃至技工技師機師們,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給他們開辟發展與上升通道,讓有能力、有天賦者得以嶄露頭角並繼續提升,甚至有機會也可用委培方式入校進行係統學習這些,如此才算構建出一套係統內培養體係。”

一旁的鄧鐘若也點頭,開口說道:“晉升途徑一定要有,否則公司工廠內部,很快便會變成一攤死水,喪失了活力,也基本意味著喪失了創新與發展這些。

而且你們現在能招攬到的這些人,也是看到了在這裡能得到發展與晉升的機會,才選擇加入的,一旦通道關閉,這些人可能一樣會選擇離開。

另外,建議弄一些麵向內部的專科學校、技校、夜校、培訓班,甚至是識字班這些,作為這個體係的一個補充,給願意學、有天賦之人更多學習、發展的機會。

其實啊!在普通人中,是有很多有潛力之人的,國外早些年,工業還不如現今發達之時,很多科學家、發明家,都是從普通工人、低學曆者中湧現並斬露頭角,最終獲得極大成就的。

目前少了,一個是發明創造的門檻高了,不止是知識上的,研究器材、耗材、資金等等,可能連我這種高薪工程師都負擔不起。

另一個是目前國外的研究工作已成體係,加上還有成熟且覆蓋極廣的教育體係,教育將具備天賦、能力者篩選走,培養後又輸送進體係之中,所以這類情況才不多了。

但我們不一樣,方方麵麵剛起步,門檻不算高,教育更不用說,能上得起學的也隻是少數人,所以普通工人中也有很多璞玉,有待被發掘出來。

所以,提供這些學習提升的機會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建議可以適當給予非研究人員一些研究、發明的條件與支持,並對研究發明行為、成果等做出鼓勵獎賞,說不定能有意外之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