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好像是高亢激昂前的蟄伏跟鋪墊。
當樂曲在《speak softlylove 》的如絲如泣中婉轉時候,畫麵那染黃做舊的卷軸效果,是飛天。
特彆是琵琶聲響起的時候。
飛天造型裡麵經典的反背琵琶,寓意多麼明顯,我們自己的藝術,我們自己的文化,若隱若現的絲綢之路在背景上麵延伸。
多麼自豪。
剛剛被這真正用中西合璧觸動的現場觀眾,情不自禁的來了一片掌聲!
又迫不及待的安靜下來想傾聽這音樂。
可畫麵上卻出現了皇宮的影像。
代表著建築藝術、皇權統治、各種文化薈萃的中心皇宮,應該是航拍,卻被後期製作成了類似版畫那樣的平麵圖,出現在卷軸上。
古代藏寶圖那種畫法的皇宮。
疊加的畫麵是個孩子在太和殿前麵放風箏,卻打著旋掉落……
應該是某部電影表現末代皇帝的鏡頭。
那樂曲就開始低沉悲壯!
所謂的皇城根,那些最傲然的東西,在走進近代史以後,就如同這墜落的紙鳶,變成泡影!
堂堂華夏,成了列強肆意馳騁的獵場!
甲午海戰、各種不平等條約,壓得這個國家支離破碎,完成了洋大人們的樂園。
一個個身影閃過,就好像擦亮的玻璃下麵,能看見些年輕的人影,放下絕命書,給妻兒的最後一紙留言,給父母的最後一次告彆。
義無反顧的轉身拿起槍,抱著粗劣的手雷,身上還是稚嫩的學生裝,卻不管猝然倒下的夥伴,奮不顧身的衝向了炮火之中。
可這空有一腔熱血的拚命,帶來了什麼?
應該是把國內關於近代史的電影畫麵做了一個混剪。
若隱若現的電影鏡頭,卻又把一個個中心人物用白描的筆痕勾畫出來!
悲愴的母親抱起自己夭折的兒女!
屍橫遍野的災難決堤,耀武揚威的外國士兵。
高舉破碎旗幟衝殺在戰場上的青年軍,炮火連天的場麵!
節奏極為緊密!
抓住了每個觀者的心。
所以誰都沒注意到那悲涼的樂隊聲音,已經開始鬥誌昂揚。
那巨大舞台上的背影屏幕就仿佛在翻開近代史的慘痛畫卷,這時候再也沒人在意那什麼開頭樂曲來自那個國家。
國破山河在的時刻,哪裡還能隔江猶唱後庭花?
文化人站出來了,就像萬長生給席導畫過的那樣,本應拿著筆的文弱書生,振臂高呼:“各國變法無有不犧牲者,今中國變法,流血犧牲,自我輩始!”
誰也沒注意到,畫麵上開始出現台詞,這些從各部電影裡麵混剪摘取的畫麵台詞。
無不彰顯著那個時代,革命者最忘我的態度。
於是工人大屠殺,戴著紅色領巾的軍人起義,大渡橋橫鐵索寒的攀爬,一支搖搖晃晃走在冰天雪地裡麵卻無比剛強的萬裡長征隊伍!
在血色中掙紮,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國人啊。
那一個個被提煉出來勾畫白描的角色瞬間,是那麼鮮明,又是那麼單薄。
飄著泯滅在曆史長河中。
因為在那個時代,所有人都如同亂世中的浮萍,隨風漂泊。
成群結隊的日本侵略者出現了。
提著武士刀的斬首大賽,推進萬人坑掩埋的活人,槍尖挑起的孩子和婦孺頭顱!
樂曲再次變得無比悲壯,近代史上最為慘烈的黑暗讓畫外音都低沉得要命:“他們這是想滅種!”
戴著毒氣麵具的侵略軍人,被捆綁起來成片倒下的中**民。
殘垣斷壁的城鎮村莊,狼煙四起的戰場荒野,到處都是倒在血泊中、塵土中、雨花台下、屍山血海裡的中國人。
全是那個時代積弱的縮影!
有些鏡頭可能是曆史真實影片的節選。
但在發黃的卷軸上,都在一頁頁的翻過。
整個大劇院鴉雀無聲,所有人都看著那節奏極快的畫麵!
可樂曲聲又極為淒涼悠長,仿佛在訴說,在哭泣。
這種極度的反差,就是藝術創作。
用畫麵的衝擊力和聽覺的反差,形容那個扭曲的局麵!
讓人絕望的感受。
就在這人心仿佛已經走到絕境,民族也即將滅亡的儘頭。
仿佛又有個什麼聲音從這悲蒼中間油然而生!
好像是嗩呐?
粗鄙得上不了台麵的嗩呐……
仿佛在殘破的人世間拚湊出來一個完整的魂魄。
逐漸凝結成型的感覺。
因為伴隨這高亢的聲音,那些慷慨赴死的將士們,那些在後方拚命用最簡單方式支援前線的平民,都好像聽見了呼喊。
是,有很多人倒下了,但越來越多的人站起來,跌跌撞撞的撿起地上的石塊,抓著手邊能抓到的任何武器,光著腳,卻帶著堅定的目光朝著同一個方向而去,朝著那血色殘陽的地方彙集過去。
那聲音卻慢慢變得很悠揚,竟然是個童音,帶著有些清越的唱腔:“地崩山摧壯士死……啊,啊,啊……”
就這麼一句,後麵的和聲無比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