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點點頭,道:“父親必大怒於譚!”
“上次之事,臣鬥膽諫議將軍,便是父親,便是主公,也是不可太信任的。主公他,太意氣用事,有時候發起怒來,完全不顧及父子之情,為了避免上次之事,這一次,還請將軍據守青州,能不去前線便不去前線……”謀士小聲道:“不求有功,但求不拖累將軍。主公身邊俱是小人讒言,倘有人要害將軍,恐怕不能據守……況且去後,要聽主公調令,終歸是不得自由。不自由也罷了,最怕的莫過於主公剛愎,不聽人言,反而生生的錯過很多軍機。所以臣以為,留在青州據守,才是最合理的……必要之時,可與袁熙將軍聯手共抗敵軍。”
袁譚聽的連連點首。自上次在鄴城出過一次事後,袁譚心裡其實對袁紹也沒多少信任和尊敬了。隻是父親,不能反叛他罷了。
然而當兒子的有了異心,誰能攔得住。老子本就處事不公,也不能怨長子有私心。
“袁熙將軍是將軍要拉攏的,”謀士道:“他有此次之敗,還請將軍派兵去接應一二。隻要袁熙向著將軍,後之事,不愁矣……”
“我最知二弟其人,忠良可嘉,必不叛我,但也必不依附於我,他雖值得信任,卻不可完全倚重。”袁譚道:“在他眼中,我與袁尚,恐怕不分高低。他這個人至純至善至孝。不必拉攏,拉攏也無用……他必不會完全向著我,而對付另一個。”
袁譚的語氣中頗有些諷刺的味道,卻並非是諷刺袁熙,更像是袁氏就這德性,還能出這樣的一個種子,算是奇葩了。
“既是如此,也可示好。”謀士道:“將來之事,誰能知曉?!隻是將軍兄弟族人之中,隻袁熙一人可靠可信……”
“既是如此,那便遣人前去接應一二袁熙,送他安全的回幽州去,再接回袁氏家眷前來,送去父親身邊。”袁譚道。
當下議定,便遣人帶兵去了。
袁譚朝著鄴城的方向看了一下,可惜了。冀州府的府庫內俱是冀州的一切,隻怕已落入呂賊手中。必保不住了。
將來再奪回冀州,估計要重新丈量土地,統計人口。吞下去的東西,呂布能吐出來才怪!
而此時,逢紀已然到達袁紹跟前,一到跟前便是一通哭,然後便是一通騷操作,開始甩鍋,瘋狂的甩鍋。
先把鄴城之失,甩鍋到審配身上,現在審配死了,若不然這樣的讒言,審配也受不住致禍。必死無疑!
然後又開始甩鍋說許攸,就是這個賊子,內外通於呂賊軍,這才鄴城陷入賊人手中。
說的袁紹恨不得生吃了許攸。
逢紀是個能言善辯的,況且這一路逃來,把一切的邏輯都理的通通順順的了,再加上信息上的誤差,因此一切隻要說的通,還不是由著他說?!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itch等你抽!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因此,不僅許攸和審配成了大逆臣。連死了的田豐等人也都成了大奸臣。
尤其是那審榮,審氏簡直就是賊窩啊。這事也確實是審榮有巨大關係,因此,逢紀便能將自己給摘個乾乾淨淨。
可惜,已將袁紹氣的爆炸。幾目眥欲裂,跺腳道:“早知奸逆誤我,早先便該將他們剁了喂狗……好一個審氏,紹如此信任,卻將紹一片信任落於塵土般辜負,他們便是死了,紹回鄴城,也不罷休!”
逢紀哭訴的時候,彆人都插不上話,他更是不遺餘力的抹黑彆人,開脫自己,又極會煽情,又極會情緒點,說的袁紹又氣又急,完全的被他給帶入了自己的節奏。
逢紀道:“若非審配極力勸袁三將軍去阻擊呂氏兵馬,又怎麼會中了呂布的調虎離山之計?!就是因為審配,這才以致鄴城空虛,否則,有袁三將軍在,鄴城怎麼會失?!審配節氣是真不假,可是忠臣也會誤國。這審配,剛直太過,太過自負,若不然,鄴城哪裡會失……”
袁紹聽了,豈能不怒,然而他此時再怒,審配也不能再辯解了。
因為死人不會說話。
而這世間人心的醜陋,多的是欺負不會說話的死人的人。
經他這一般巧辯,不僅脫了罪,甚至還將自己在鄴城的過失和失察等一切脫的一乾二淨。不僅無罪,還得了袁紹的嘉獎。
就在逢紀決心怎麼讒言整倒其它與他不對付的人的時候。
袁紹先接到了袁熙戰敗的消息,得罪袁熙狼狽竄回幽州,一時也不知氣他不爭氣,還是氣他不中用。一時大惱,這恨意就朝著袁熙去了,隔空將袁熙無用罵了個狗血淋頭。再然後逢紀一挑撥,連袁譚也被恨上了。
“袁譚心大矣,”袁紹咬牙道:“紹叫他去救鄴城,他竟不聽,既不派兵,也不親去,此子,當真是心狼至極。不聽父命,不顧兄弟……”
逢紀一心的要讒言袁譚,哪知道又一道急報前來,道:“主公!幽州刺史袁熙之信。”
“拿來!”袁紹正惱怒不堪,拿來信先看袁熙怎麼辯解。哪知道一看信,眼前一黑,往後栽倒。
“主公!”左右都嚇了一大跳,就連逢紀也十分駭懼,忙道:“……這是怎了?!”
“顯甫戰敗,速救……”袁紹一急,臉便脹的通紅。接二連三的打擊,逼的袁紹便是再妄自尊大,也是吐出一口血來!
逢紀嚇瘋了,忙接了信來看,一看也蒙了。
袁尚全軍覆沒?!
這怎麼可能呢?!
左右戰將與謀士團們也都一片嘩然。哪怕隻是一點戰敗消息,他們也不至於如此。然而,這接二連三的壞消息積累起來,也是很恐怖的影響軍心的力量了。
鄴城失為一,袁熙戰敗為二,袁尚戰敗為三……便是此時,軍心也已搖動,豈能不慌?!
逢紀一個激淩,生怕袁紹遷怒於己,忙自保道:“主公!袁熙與袁尚之敗,實乃袁譚之過!鄴城失,他不救,如今袁尚敗,他亦不救,隻有袁熙來信要救,可他剛敗也有心無力。主公,倘不救三公子,恐怕會有大閃失啊……三公子敗是敗,然而,此禍,是蕭牆之內禍,若不處置,人人效仿而隻求自保,我軍焉能左右相顧,而勝曹軍與呂軍?!”,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