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嫻道:“若殺劉備,如宣高這樣的義士,還有何人來投徐州?!若宣高在今之勢,得知劉備被徐州殺死,不齒冷嗎?!此謂傷義,唇亡齒寒,天下人寒心。所以才一直,一直沒有動手,隻能拖住他,晚成勢,可是他,終究是要成勢的,現在,怕是擋不住了……”攔了這麼久,其實她已經儘了最大的努力了。
偏偏殺又殺不得,隻能一直拖。
而現在最可怕的是,不僅劉備已經攔不住了,連諸葛也有輔佐其之誌。劉備都殺不得,諸葛就更殺不得了。
諸葛若有去輔佐之誌,早或晚,也是攔不住的。
而且劉備和諸葛都已經盯緊了荊州。一旦咬住了,便不會輕易鬆口,便是圖不得,最後無可奈何,也依舊會有其它去處,蜀益之境。
“荊州?!”臧霸反應過來。
“不是荊州,荊州他得不到的,儘管他現在拚命的想要荊州。然而有我父女在,他得不到荊州的,”呂嫻道,“這一點自信我還是有的。而諸葛,又絕不肯留在徐州,必是要到他身邊去。我所說的是蜀益二州。此地雖狹,卻易守難攻,隻恐一旦占下,中原數年間,無可去征伐之。而數年時間,足以讓他壯大自身。”
“因此每每想起,便覺不敢稍有懈怠,天下英雄何其多也,而徐州,又有什麼值得驕傲的,袁紹看著人多勢眾,敗起來,也是快的很,而徐州也一樣,稍有不慎,也就敗完了,”呂嫻道:“因此心慌,早有所定,必要去尋人。當初就已經決定了的事,更不可能因現在驚險而不動。”
這樣說的話,在徐州他剛到的時候,她就已經決定了這麼長遠的路和策略。此行是計劃中的了。而並非隻是臨時決定。
她看到了劉備的不凡與成勢,看到了曹操,孫策的強大,同時,也意識到了徐州的不足,所以才如此驚心焦險,做出此行!
這個人啊,真的是決斷而又有魄力呢。不顧險阻,路上半點不叫苦,隻緊盯著目標,半點不鬆懈。
臧霸心中服氣不已,道:“正因群雄之壯,女公子才更思進取。如此,倒要謝他們之強,方有患得患失,不斷進取之心。”
呂嫻一笑,道:“若用辯證法來看,宣高所言,的確不錯,事情的確有正負兩極,徐州的興起,的確與外強脫不了乾係。若無外敵之強,也恐無今日之成功也。”
臧霸烤著火,看著火燃起來,旺旺的,身上暖和了不少,道:“女公子既有進取,必有所得。霸便是拚儘全力,也會護佑女公子安全。”
呂嫻道:“宣高此生所求,是為個人理想,還是儘忠義?”
臧霸道:“霸對功業,看的很淡。”
所以並非是為了個人理想了,也是,他這個人在史上確實提筆不多,其實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相處久了,才知道,他這個人,特彆淡泊,對名利,對功業,都很淡,既不嫉才,也不爭功。對封君封侯一事也不熱衷。
這樣的人,若要得到他的用心,必要投他的胃口。
呂嫻道:“宣高所看中的是義。”
臧霸看著火,她終究是懂他的。他對什麼建功立業的理想,看的很淡很淡,而一切所為,皆是為義。非為小義,而是大義。
若為小義,他完全可以去投奔劉備,劉表等眾。而為大義,看的是徐州為百姓黎庶小民所為,這才是大義凜然。徐州立基雖短,立業也無多,可是,雖不久,然而曹呂之戰後,所轄下百姓,已然十分安居樂業。這一點,獨得他的青眼相加。
天下英雄雖多,卻無一個入他的眼。
而呂嫻獨得他青眼看重,呂嫻覺得很幸運。
“宣高為義,我此生必也不負大義。”呂嫻道。
臧霸點了點頭,很多的話,其實已經很坦然了,不必自言,心中自明。
“正因為看到了徐州的短板,與群雄的差距,所以心中危機感才更甚,才如此冒險。”呂嫻不得不冒險,因為徐州的崛起,很多的事情已然全部改變。很多人出現,已是提前了,很多事的變化,也完全不一樣了。她不得不慎重以待。
因為她這個亂入的蝴蝶,天下必將先四分。
而諸葛等人提前出世,將帶來什麼樣的變化,並未得知。
同時,荊州的情勢,江東的情勢也是急距變化,而孫策未死,等等的變化,讓整個天下的形勢已全然不同。很多事,史上的史實已不具備可具體的參考意義,一切都要她隨機應變。
徐州崛起,曹操需要孫策牽製徐州,再加上孫策提前出兵過江,所以現在的他,與史上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史上的孫策是被刺殺而死,呂嫻一直覺得,應該就是曹操派人所為。曹操知道了他的弱點,再加上當時,根本無暇出兵江東,怕江東勢越來越大,也因此,孫策一死,江東已亂,然後孫權年幼,花了很長時間才穩定。穩定雖有,卻無法再像孫策在時一樣急劇的擴張了。史上孫策的死,的確是給了中原很多的變化,也扼製了江東的繼續發展。
可是現在不一樣。孫策一樣很強,這裡必有久耗。
“徐州這個地方其實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呂嫻道:“說它好,是因為它非常利於建立基業,再加上氣候適宜,十分合適種地,南有江,東有海,北接遼東,青州,西又有兗州之境,是個好地方,不僅利於種植,養民,而且利於商道興起,久之,徐州積蓄池水,水中民如魚一樣自得歡樂,又多有稅賦納上來,必強。”
“說它不好,確實不好,因為是塊寶地,三麵都是強敵,又一馬平川,非常容易攻陷,遠不如有山隘艱險之處好守。而山隘處好守,可是,商業,以及種植都是難題,終究不及平原地帶有利。所以我說它好,又不好。”呂嫻道:“倘若徐州不迅速壯大,以自守,以攻伐,以消耗大敵,將來,若三方合兵,徐州如何防守?!兵雖壯,民雖富,然而三麵為敵,大軍一來,根本無從抵禦。很快被包住,陷落。”
“所以,徐州一定要快快發展,不能保守。一保守,將來連荊州也不如。”呂嫻道:“一是壯大自身,二是發展民間,三就是要不斷的消耗對手,不斷的用謀略,不可讓所有大敵聯合圖我。所以徐州必進攻,而非隻守。守則必敗。一旦被圍,所有基業,毀於一旦。”
山洞之中,她的聲音冷靜又冷血,說的殘酷,又殘忍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