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袁紹傳檄誅曹操(1 / 2)

三國呂布之女 real覓爾 7595 字 9個月前

,最快更新三國呂布之女最新章節!

“張魯此人性情高義,他本性必不肯,然而,時勢至此,他身邊的謀臣若不是廢物,一定會答應,我看至少有七成把握可以經過!”龐統道:“隻是不可露出威脅。”不然就把張魯推向劉備那方了。

馬超笑了一下,道:“聽聞臥龍鳳雛齊名天下。我看你是想與臥龍隔空交個手吧?!”

“萬事瞞不過孟起,”龐統笑了一下,道:“然必不耽誤救援之事。隻請安心!”

“哼,我怕什麼,我爹也不是廢物,自有良將可抵擋韓遂,不至於連老巢都被這姓韓的給端了!”馬超道。

“我若去,必助馬老將軍除韓遂!”龐統道。

“少自負,那鐘繇也不是好惹的!”馬超道:“此人連私恨都能忍得下來,有過人之處。你呢,一點小屈小辱都難以忍讓,他若要激你,你還得中計,反倒連累我馬氏上下。”

龐統聽了氣的跳腳,怒道:“區區鐘繇,統自不懼,反倒是孟起,懼了不曾!?”

這兩人議定了事,反正有事沒事都是要吵上一架的。軍中上下也習慣了,不過也不耽誤行軍,當下改變行軍路線,竟取道一徑往漢中去了,一麵與漢中發書,又與徐州言明事情。

得知這二人取道漢中,呂嫻是真的哭笑不得。

她回城與賈詡陳宮商議,道:“馬騰此信是真是假?若是真,不可能暗影沒有消息傳來!”

賈詡笑道:“原來女公子也甚有疑惑,此也是詡疑惑之處。心中隱隱的有個猜測。”

陳宮笑道:“隻恐我三人想到一處去了,那馬騰有私心啊……”

呂嫻笑道:“當然也不排除是信息延誤的可能。”

陳宮笑道:“有兩個可能,若是假,他遞這消息來,就是想賺馬超速回西涼去,原因有二,一是憂心馬超被徐州扣留,二是憂心馬超與徐州許下盟諾,他必不樂。馬騰是擔心馬超及局勢對他不利啊。”

三人大笑,看來馬騰是不看好徐州的發展,並十分擔心馬超中了徐州的暗算的。當然以馬騰的立場去質疑這一切,都很正常。

陳宮繼續笑道:“若是真而召回馬超,卻並不主動提結盟之意,可見對徐州更不信任了。”

賈詡輕笑,道:“有士元,一切皆有應對,他繞道去漢中再回西涼,是神來之筆。”

“這士元行事就是出其不意,”陳宮笑道:“送了這個人去西涼,這徐州上下都安靜了不少!”

言罷又笑了起來,這龐統真是個麻煩精,這徐州上下的人都視他為麻煩精,現在丟給了西涼去煩,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特彆高興,尤其是想到馬騰馬上要麵對上這個人,這心裡的爽感,真的特彆的妙!

三人一時樂的不行,笑了一通。

賈詡道:“馬騰,賊也,左右偏倚,如牆頭之草,結盟可,然,若叫他完全依附儘忠,沒有絕對的實力,他絕不會如此,這一點,隻恐馬超也勸不得。因此北方之征,此人可以為盟友互助,卻不可完全倚重。”

呂嫻深以為然,笑道:“如今是求同存異而已,能不對敵,便已是大善。”

求同,同是共同的敵人的意思吧?!

“馬騰父子不服曹操,我們的敵人也終將是曹操,有這一個同,就能一直當盟友,以後的事,時移事易,恐又是另一種時勢了,那就到那時候再說,”呂嫻笑道:“我不至於因為馬騰現在不忠心,以及可能的背叛,而忌憚他,怨恨他,他到底是一方諸侯,以現在的時勢看,他有此應變,實屬正常行徑。”

賈詡更是心折呂嫻,點首。他最欣賞的就是呂嫻這一點。

陳宮也笑道:“時也,勢也。隨時隨勢而應變,方是道也!”

“曹操忌憚馬騰父子若斯,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他在分不出兵時,馬騰父子二人出兵奇襲許都,所以,他用韓遂拖住他們二人的腳步,甚至派了鐘繇前去,”呂嫻道:“他更擔心的是,馬超留在徐州,助我徐州兵壯成事。所以馬超回去西涼,是馬騰所希望的,也是曹操所希望的。”

呂嫻又笑了一下,道:“真彆說,士元跑到漢中,這下是輪到張魯頭疼了!”

“不不,”陳宮哈哈大笑道:“該頭疼的,是諸葛與劉備啊……”

呂嫻聽了哈哈大笑。

後麵幾天呂嫻都留在軍中練兵,而賈詡和陳宮也都在應對出兵前的準備事宜,瑣事安頓,糧草裝車,潛行,各秘密去屯開,以及人員的調度,暗探,斥侯的先行一步,暗影的調遣等等,人人都很忙碌。

便是城中的學生們也都透著一股隱隱的緊張。

都在談論,此戰,何人將勝。

因為龐統這個攪屎棍子的離開,徐州出其的平靜,當然了,平靜這個事本身永遠是相對而言的。

徐州書院一直都是熱鬨的,然而龐統在時,那是智挑眾學子,恨不得一人對擂所以才士,鄙視而輕薄天下有才之士,那種囂張,突然遠去了。

書生高興之餘,還有點不習慣,有點淡疼的寂寞,以及還有點不忿,還在談論著他,說他走了狗屎運,竟然能任西涼先鋒軍的軍師,他這種人,華而不實,隻怕本事真沒有,將來在西涼沒好下場,或者腦中空空,無計輔佐,或是因為脾氣太臭,早晚要身首異處啥的。

然後又覺得說什麼華而不實又在誇他,這個華字不妥啊,然後又開始說他,長的也就一般,既無華又無實,竟然還能一展青雲誌,真是,毫無道理……

然後又詭異的沉默了,不再談論他。因為,怎麼越說越多越不對勁,聽起來就不得勁呢,說的好像像嫉妒似的。

因此都閉嘴不再談那龐士元,像泡沫一樣,留下過狂嘯而過的風暴一樣的傳說,消失於海麵上了。

當然,也有另一種不平靜,人們的視線被司馬氏,以及新來的徐州文武才學之士給吸引去了視線。

司馬氏到底是士家大族,無論庶民想不想承認,都是自帶一種對著士家才學之士的光環的,也就是說,出身士家的人,有禮數,有學識,符合他們一切對光芒的想象……

這種光芒,自古以來都存在,有些以文史立族,史官等都是家族的官職,一代代傳承下來,他們手上握著曆史,他們手上,掌握著資源,以及自古以來的先知和秘密,這本身就是一種光環。

而以武立族的大士族,建功立業,封王拜侯,更是自帶光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