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氏的到來,像是現代人的偶像來開演唱會,那種天生的崇意,其實就是對門第的崇意,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是所有庶學子們內心真正的映射和鏡子。
他們渴盼的,其實是鏡子裡的自己,對自己未來的期盼和想象,以及對功業的追求。
而司馬氏就是一種折射。
尤其是司馬八子,文質彬彬,帶著司馬氏青年才俊來徐州城書院求學驗問之時,那種轟動,學子們都沸騰了。
這種沸騰,是呂布這種黑名在外的人,以及龐統這種哪怕辯駁了所有人,還贏了的人所享受不到的注視和尊敬。
哪怕司馬氏才俊隻站在那裡,守禮自矜,什麼都不用說,他們就是光芒本身。
這一刻,在這一刻,他們與徐州上下的光芒融合在一起,不知是誰榮耀了誰。
像平靜的湖麵炸開的一朵煙花和水,那種震撼,懾人心魄。
而在這個時候,袁紹陣營的陳琳的一篇檄文也如平地一聲雷,炸響了整個九州,也同樣的,震驚了徐州上下。
知智書院內,更是人山人海,沸騰不已,他們挑了人上去念袁紹的討曹操的檄文。書為袁紹檄豫州文。
一雙雙眼睛,此時看著階上,也如此的安靜聆聽。
“蓋聞明主圖危以製變,忠臣慮難以立權。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擬也。……書到荊州,遣使發兵。恐邊遠州郡,過聽給與,違眾旅叛,舉以喪名,為天下笑,則明哲不取也。即日幽並青冀四州並進。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宜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鹹使知聖朝有拘迫之難。如律令!”
檄文念完了,眾書生還有回味這文采,良久才道:“不知此檄文何人所寫?”
“陳琳,他還是徐州廣陵射陽人。”有學生道。
“哦?竟是廣陵人,這般算來,是自己人了?!”學生們竟是興奮不已。
司馬敏聞聽,有點無言以對,哪裡是什麼自己人?!這是兩個陣營的人,好吧?!
見他不解,學生們對他還是比較和藹的,畢竟對司馬氏的光環,還是十分給臉的,又見他年紀小,便解釋道:“將來,他遲早都是徐州人,這不是件事喜事嗎?!”
司馬敏哭笑不得,難道在這些人眼裡,如此包容,天下所有人,將來都會是徐州人?所以,他們壓根也不搞對立。
照樣推崇建安七子,照樣為彆人陣營的文采而高興?!
這是何等的包容,而這背後,引人思量。
這是不是說明,這徐州的主人,也照樣是大氣疏朗,闊並天下的心態,所以才會如此包容,而不排擠。
這徐州的確出乎他們的意料的好了。
這裡熱鬨,引天下才學之士紛湧至此,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在這裡,幾乎感覺不到排擠,雖然也有對罵,但都是因私見不同而引就的論戰。
歎過此人文采之後,才道:“袁公實力為雄,此檄文真真是犀利辛辣,能氣死活人,也能把死人氣活啊,不知曹操聽得此檄,如何作想!”
一時知智書院內議論紛紛。
而檄文也同樣傳到了荊州和劉備那兒。
劉表早與袁紹有盟,因此便發檄響應袁紹,以誅曹操。
而劉備見劉表如此,卻並不應信,隻言及人微言輕,自保不足,援應袁公,恐是無能。
劉表無奈,也沒說什麼。
而劉備與諸葛亮並沒有將袁紹的檄文當回事,因此這件事,他們不是直接參與,隻是間接參與事件的。
劉備對諸葛亮道:“馬超繞道漢中,是為何意?!”
“巡示威懾,敲山震虎之意!”諸葛亮道:“而主公,就是那隻虎!”
“意在震懾於我?!”劉備訝然道:“莫非馬超已執意依附徐州?他行事如此不留後路,若將來徐州事敗,這天下諸侯,又有誰能容他馬氏之人?!”
這馬超可是已經把袁紹和曹操得罪光了,現在又去騷擾張魯,威懾劉備,若將來徐州窮途末路,他就隻能和徐州一同沉了。
這是打算一條路走到黑啊。
這一點,讓劉備格外驚訝,也格外的震恐,因為他想要知道,在冀州時,馬超與呂嫻到底發生了什麼?!結義如此,像他與張飛,關羽一樣嗎!?
可是馬超遠不是那種人。
“馬超恐有此意,主公有所不知,馬超此小兒雖年少,卻最為狂傲,他去惹袁尚,是沒將袁紹放在眼中,又輕鄙曹操,自視甚高,如此之人,如何又能看得上主公?!至於張魯,”諸葛亮笑道:“就更不可能被他放在眼中了。如果先前他無有盟友,也許斷然不至如此行事,可是如今觀他,他心服口服於呂嫻,將來,此子,必是呂嫻之爪牙,不亞於虎之利害啊。”
劉備背後出了冷汗,徐州如此多了助力,他怎麼能不忌憚。
“而亮所驚訝在於,鳳雛那人,竟被她送與了馬超,而鳳雛卻安然接受,並不違逆,此事的確怪哉,是她一力促成。”諸葛亮道:“可見此位女公子的魅力所在!定是豁達的英主。此人是主公強敵。”
有些人就是天生就有領袖的魅力,就有獨特的人格魅力的。諸葛沒有親眼見過她,也不敢親眼見到她。
其實諸葛亮自己也知道,見到她,未必不會動搖而改變初心。而改變初心卻是萬萬不能的。
連劉備都讚道:“軍師有所不知,此位女公子之範,便是連備也折服不過的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