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禍不單行,有兩封斥侯的信來了。
一封說是壽春兵有動靜,恐是往此而來。一封則是說到了漢中的動靜。漢中張魯的信雖還未回,然而,說到漢中的動靜時,諸葛亮也是心中一突。
最麻煩的是,那馬超與龐統離此隻有幾百裡之遙了。這快馬行軍的,突然離了漢中,不回西涼,來乾什麼,諸葛亮還能不明白嗎?!
一時之間,焦慮不堪。
靡竺接過信看了,驚恐變色道:“軍師,這……”
“四麵埋伏,”諸葛亮道:“主公如今實力,讓徐州不安,必要削弱。隻恐想要保住全部實力,不大可能了,必會有大折損。”
靡竺腦子很清醒,道:“隻要主公無恙,便是有折損,以後也能再豐羽翼。隻是恐怕主公有失。竺心中實在不安。縱然關張將軍皆去護,也極不安!”
諸葛亮也很擔心,可是說不出來,麵上還是很沉穩,穩定人心道:“關張二將,神將也,必保主公無恙。”
靡竺聽了心道也是,心稍定了定。
然而悖論便在這裡,關張二將不在,就退不了蔡瑁,這可如何是好?!眼見著這馬超又來了,聽聞雖年少,卻十分驍勇,若與徐州兵合力,如何突圍?!而且,現在漢中的情況也不樂觀。
“指望蔡瑁退兵,恐怕不能了,當今之時,隻能硬突圍,”諸葛亮道:“劉表一直未與信召回之,隻恐蔡瑁來追,劉表是默認的。隻是假作不知而已。”
“他的確病的蹊蹺,早知如此,主公不該去荊州……”靡竺道。
“無論去不去,都會有這一遭,或早或晚而已,此時義斷,反而是個走脫的好機會。”諸葛亮道:“大丈夫何患無業,此去漢中,才是正道。”
“隻恐漢中張魯也未必能容我等,”靡竺道:“先前雖已厚賂楊鬆,然而這龐士元當真是好謀算,廢了此棋。如今楊鬆,已失去張魯信任,隻恐是個廢棋了。此去,到處是圍堵,又有追兵,就算能突圍而至,張魯若不肯納,如何是好?!”
靡竺愁的啊,那心都是苦的。跟泡在苦水裡一樣!
“楊鬆雖已失去信任,卻未必是廢棋,”諸葛亮道:“主公前程,先不在漢中,而是在蜀益。”
“劉璋?!”靡竺愣了一下,道:“願軍師指教,恕竺愚鈍也,既是要去蜀益,為何要先去漢中?!”
“若去蜀益,劉璋必將我軍擋於外,屆時,軍疲馬乏,未必有力可勝蜀益取而代之。不僅難攻,而且可能會有損傷,一旦內外交困,將處於絕境是也!”諸葛亮道:“先去漢中,意在蜀益。”
靡竺一思,便悟出來了,一時大喜道:“妙,妙啊。張魯本不好戰,若主公去之,他拒之不義,又恐我軍與劉璋合力而圖取漢中……所以,反倒會來信說服我軍,他將幫著我軍去打蜀益?!”
諸葛亮道:“不錯。因此,主公前程無憂,唯在突破求生也。”
靡竺道:“恐避免不了死戰了。”
諸葛亮雖也要想極力避免死戰,儘量的保存實力,但是看這情勢,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還是要早做準備要好!
“馬超五千精銳,皆是西涼好男兒,更有好馬,況又有龐統多謀,”靡竺道:“而徐州不知出多少兵來,倘也多有精銳,真是四麵圍剿,八麵埋伏。還望軍師多加安排,能施以良計。否則,實力俱損,也未必能得到益州!”
“劉璋懦弱,隻要能到,必可取,”諸葛亮道:“隻是這龐統與馬超,叫亮略有些憂心。這二人,也虧得那一位女公子能想得出來,叫這二人配合。”
“聽聞龐統有鳳雛之稱,稱名天下,與軍師並名,”靡竺道:“隻不知有多少謀計了。實不好對付。”
“士元雖有計,卻十分剛愎。他計多出,若與旁的戰將組合,恐怕無人能聽他的。而這馬超也如是,身邊是任何人,隻要不是士元,亮都不憂心。”諸葛亮道:“唯憂心這二人組合,不知又是怎麼樣的奇謀奇計。”
“連軍師也頭疼嗎?!”靡竺吃驚道:“隻是聽聞這二人多有不和。”
諸葛亮道:“這二人俱都乖張無比,然而,也正因為都不是能容人之人,皆自負,恰又能配合無間,恐怕,默契早已經在不和之中形成。這樣的將士與謀臣的組合雖少有,然而一旦出現,未必比將相合者好對付。”
靡竺呆了。這樣的話,那豈不是……很難很難?!
諸葛亮從不是怕困難之人,相反,他反而充滿了興味,道:“也好!趁此機會,試一試這二人組合的計謀。也好為將來作戰做準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啊。”
呂嫻能將這二人組合在一起,確實是出乎了諸葛亮的預料。
以前諸葛亮一直以為,龐統計雖多出,可是他這個人,恐怕難用至極。但是未曾料到,還有一個馬超啊。這個人,到誰的手上去用,都會被嫌棄。這兩個怪才組合到一塊去,諸葛亮確實是有點忌憚。
關鍵在於,從來沒有想過這兩個人之間會打出什麼樣的牌來,正因為不知他們的路數,反而十分忌憚。
趁此機會,正好試一試。將來大戰之時,也好有所應對。
龐統當日堅持要留在徐州,如今也算有了明主。他們二才並世,如今也算是各為其主了。
還挺期待能較量一二的。
“恐怕得等關張二將回來,”靡竺道:“聽聞馬超素勇猛。徐州兵又訓練有素。軍師還需小心為上!”
“自當如此!”諸葛亮道:“四麵埋伏,置之死地而後生!”
他起了身,將一個地方畫了一個圈。
“軍師將在此地駐兵備戰?!”靡竺道。
“嗯。”諸葛亮道:“打仗打的是地形。因地製宜。如今我軍已不占優勢,所以定要占地利。這一戰,恐怕避免不了,我軍早到,便先做好準備,請君入甕!”
靡竺看著這個叫當陽的地方,這裡的地形的確很妙。當陽是哪兒呢,長阪坡就在這裡,這個地方,算是一個分界點。
而當陽橋正是史上張飛退曹兵的地方。更是史上關羽敗走麥城的地方。
這個地方,很特彆。
當陽西接巴夷,北達襄鄧,東通漢沔,南連荊沙,到處是路。而到處是路的可能是什麼?!是四麵都可能來敵軍。然而,若有一戰之雄心,這個地方,同樣是突破可離去並斷追兵的生機之地!
決戰在此,生則走巴夷去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