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不顧後援急出兵(1 / 2)

三國呂布之女 real覓爾 7782 字 9個月前

兩虎相爭,必有一損啊!好計!謀算人心至此,不愧是陳登。

高二娘歎服不已。

所以行軍在外,真的需要一等一的謀士,能析清利弊,謀算局勢。深諳人心之貪之弊,才能遊刃有餘的如此玩弄人心!將一切握在股掌之間的從容。

而真正的正人君子的人主,不要投機,不貪心,才能真正的抵禦住這樣的誘惑。才不會上當。

然而,黃祖儼然不可能是君子。

而吳人就更不可能是。

自古以來,中原地帶的人為正統,稱四邊的蠻夷為野人。十分瞧不起他們不按禮數出牌。周王室封各諸侯,而以周禮治天下,中原各諸侯一直以來都是以禮,以德服人的,便是要霸於諸侯的人,也多數都是以此為根基,才能實現伯王這個目的。

但是總有壞規矩的人,尤以吳越地帶的人為甚。他們向來與中原比,極弱,所以他們弱,弱要勝強,必要出奇計。再則便是與海近,與海上的人學來的一些不怎麼好用的計謀和手段,多的是。所以吳越小國,在戰國開始的時候,竟頻頻的叫中原各大國吃虧!

原先各大國打仗,都是兩方約一個地方,然後排兵布陣,用戰車對衝,誰贏了,輸的那個也就願賭服輸,然後割城賠款啥的,都心服口服,這是君子之戎。

但是後來漸漸的就變了,當下場的人都開始用奇襲,奇計,不再守擂台上規矩的時候,總是使詐的人贏,總是君子吃虧。於是君子也不乾了。

時間越久,漸漸的中原也就以這種用兵之法為正統了。

寫了孫子兵法的人是哪國人,就是吳越這一地帶的人。

這說明,吳越地帶的人,自古以來都極為深信不疑用詐,用計的正確性的。因為這是他們的傳統。

而陳登也更明白不過,這種計下去,如果是曹操那種雖然虛偽的禮數來治下的,可能未必能詐到他,但是吳人,一定會信。而江東,吳兵多,而將也是吳人廣,他們的戰爭思維與中原還是有些差異的。

中原是講禮數,但是戰術上,也用奇計。但是吳越用兵,都是赤果果的詐計為正統,連虛禮也不掩飾那一種。

這一種水土,傳承,哪怕孫策並非是吳人出身,也是深受影響的。而軍中也自有潛移默化。

而戰將的戰爭思維,也同樣如此。根深蒂固的潛在腦子裡。可能他們自己從來沒有發現過。

而陳登卻知道,這信若是落入江東兵將手中,他們一定會信以為真!更何況他們現在失主,正是病急亂投醫的時候,這種時候,隻會昏亂而失措,到處亂撞,不惜代價。

而此時江東錯亂,而陳登理智。

江東必信信之內容,並采取措施。

而黃祖哪怕隻是出來先看情況,隻要他一出兵,一出江夏,就已經入局了。

到了這個程度,就不是他說想要停止就能停止得了的了!

現在之大亂,已經開始,沒有人再可以喊停!

“你我二人守城!你可趁機養養傷。”陳登笑道,“見機行事!”

現在正是坐山觀虎鬥的良機!

信分散發出去了!

黃祖離此還遠,但是已經到了江岸紮營的江東兵卻先截獲了信,不是截獲一封,而是截獲了兩封。

此時帶兵前來的主將是誰?!

正是淩統,淩統原本是跟隨孫策出征再來攻廣陵的,他在江上守船,而孫策那天非得要上岸探消息,眾人阻之不得,後來事情就變得不可收拾了。然後就是太史慈回來告知了這事,所有人都急瘋了!

當時太史慈帶了五千先來,淩統就押後,然後所有謀士將士一商議,馬上就召集船隻聚集前來攻城,再則便是封鎖消息,不能將此消息給漏出去!

在孫策生死未卜,眾人心急如焚的情況之下,太史慈未等到援兵到又折了!

淩統的嘴裡都急的起泡了!

如今江東怕是已經得了信,而周瑜算算時間也差不多該知道了!

後麵的事情,隻需要等他們來後,圍住廣陵,逼他們交出孫策和太史慈就可。

然而,現在截獲了這一封信,不,不是一封。而是兩封。這種當如何是好?!

淩統沒有人商議,自己又作不了主,急的要死要活。

孫策與太史慈都不在,他隻是部將,聽命行事之人,若是小戰還能自作主張,這麼大的事,叫他怎麼自作主張?!

此時周瑜不在,張昭不在,諸葛瑾和魯肅也都不在,這心裡隻跟火燒一般。

竟無人可以商議。

而他們趕來,是需要時間的!

淩統不能與很多人商議,隻能招了自己的幕賓商議,他的幕賓之中也沒有多少能人,但凡是能人,早已經舉薦上去做官或是為將去了,留下來的,多數都是平庸之輩。

平庸當然隻是相對而言,江東人才濟濟,其實除了拔尖已經出彩了的,多數平衡之輩也並不真的平庸。他們有才有能的也有許多。

“將軍!”有一幕賓道:“此信可信,也不可信!”

淩統嘴裡疼啊,眉頭緊鎖,一看廣陵城,就覺得特彆克他。當初是劉關張三人在廣陵,他來攻,也是倒黴,恰被張飛給捉了,還被打了一頓,把他恨的不行。恨就算了,關鍵是丟臉。此事不提也罷。

這事,雖是要與張飛算帳的,但是,這其中自有這陳登的手筆,此人詭計多端,若不是他,那張飛也不可能擒得住他。丟了此番大臉,如今孫策和太史慈也栽在這裡,他就覺得這廣陵特彆的邪門,克他們江東不成?!

他聽了這話,心中本就焦躁,便不耐煩的道:“此話怎講!不是自相矛盾嗎?!”

“將軍稍安勿躁,細聽我道來。”那幕賓道:“若是截得一封,將軍必深信不疑,知這陳登要將主公交與黃祖,必會去擊黃祖,而陳登,計正是在於此,他欲坐山觀虎鬥,用主公之名,引黃祖與我軍相擊,他好守住廣陵。可是卻得了兩封,也就是說這陳登發出的信不止兩封,目的就在於讓我軍能截獲啊。目的就是在想讓將軍生疑,而在猜測中,錯失了良機,所以,此信是為了迷惑將軍。本不欲將軍攻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