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兩權相害取其輕(1 / 2)

三國呂布之女 real覓爾 7737 字 9個月前

“公子……”蒯良道:“荊州將至水深火熱矣,需要公子擔當重任,力挽狂瀾!我這有主公的遺命,遵之,可避於戰火,而唾手得之荊州,驅逐蔡瑁,救荊州於水火!公子可懼,可願擔當重任?!”

“真的能避免戰火而能解救嗎?!琦不敢違父命,更不忍心讓父親看著荊州與仇人為伍……”劉琦道。

“小戰不可避免,然大戰全可以避。有遺命,公子接手荊州,便是名正言順!”蒯良道。

劉琦紅著眼睛,握著拳,動了動唇,他沒有第一時間點頭,這一刻,無論是誰都是惶恐的。更何況劉琦是這樣長大的環境中的他了!

“有一件事,公子也需知曉,江夏是為廣陵必得之處,江夏城也是徐州必謀之處,而黃祖的死,也必與徐州各臣將有關,黃祖表麵是被江東所害,然而徐州才是暗中的推手,必是推波助瀾過……”蒯良道:“黃祖是主公死忠,他若不死,徐州不放心讓公子回荊州去……”

“人生在世,忠孝難兩全,而對事之強弱,也必有所輕重,此事,恐怕主公早已料著……”蒯良道:“良的建議是,兩權相害取其輕!用忠誠與交換,換得庇護!這一點,主公已經做出了選擇,也希望公子能早日做出選擇!”

兩權相害取其輕!

是啊,江東與徐州都想要荊州,可是江東與徐州是不一樣的。江東有私恨在裡麵,還有父仇,不共戴天的仇恨,必不能相容的仇恨,這是重害。

而徐州要得荊州,是為了勢,是為了吞並!這裡麵,並沒有仇恨。

殺黃祖,也不過是為了平衡局勢。這就是輕害。

所以,劉表早早看明,已經做出了選擇。

劉琦雖然懦弱,優柔寡斷,可是並不笨。

就算一時看不太清所有的局勢,下最快的決斷。可是蒯良一點點的將利害剖析與他聽的時候,他不是聽不出來。

劉琦道:“……我可以嗎!?我真的能做得到嗎!?”

劉琦低下頭,手微抖,道:“……我怕讓父親失望,我更怕在將來的局勢之中,左右為難!先生會幫我嗎?!”

蒯良看著他,心裡輕輕的歎了一口氣。劉琦,真的是個沒有野心的人。

若是換一個野心勃勃的人,這是多大的機會?!外有徐州外援相助,內有父親遺命任命,他必能站穩腳跟。必定是野心勃勃,而且是興奮和狂熱的,瘋狂的。

可是這些劉琦真的沒有。全部沒有!

他隻有忐忑,唯恐沒有臨危受命的忐忑和不自信!

也不怪他養成這般的性格,實在是在荊州時的那個環境造就了他的性格。也正因為這樣的性格才能活下來。也因此,才被徐州看中!

凡事,有兩麵。

而人也有兩麵吧。

總說這是劉琦的弱點,可是蒯良此時卻以為,這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運道。

不過相處這些時日,蒯良也明白,以劉琦的性格,想要自立,是不可能了!他比劉表更立不住。況且,還沒有這樣實力和雄心,以及能力和大環境了。他唯一能倚靠的隻有徐州。

罷了!蒯良認清了這一點,反而也坦然了。大不了,以後不再想什麼自立之事,抱大腿就抱大腿!

以劉琦的性格,估計抱大腿也沒有屈辱感,他隻怕會抱的理所當然,忠心耿耿。因為他本身就是沒多大誌向的人。能做一個有為的人,能護荊州一方安全,就已經是天大的抱負了!

所以,蒯良雖然略微有些不自然,卻還是鄭重的道:“……去了荊州,有良相佐公子左右!況且,公子與女公子有義,又有袁耀為義兄可倚靠,荊州之事,徐州豈能不管!?”

劉琦定定的看著他,似乎是鬆了一口氣,心裡一下子就找到了倚仗,道:“……有先生鋪助我,又有女公子和袁兄助我,琦便是再無能,也是能夠立得住的!”

果然,倚靠的理所當然!

蒯良此時也是認清了一種事實!

罷了罷了!這已經為荊州的未來尋找的最好的局麵了!

低頭效忠,總好過完全的被人所奪荊州去的好!

劉琦卻是鄭重的站了起來,對他行了個大禮,蒯良一怔,忙要來扶他。

劉琦卻不肯起來,堅持要行完禮,道:“先生且聽我說,琦若論才能,不是沒有自知之明,能力有限,又生性愚鈍,恐怕難當大任。將來,荊州之事,還請一切勞頓先生,倚仗先生,還請先生不吝琦愚鈍之資,用心教我!便是看在父親麵上,切勿推辭,切勿嫌琦駑鈍,勿請相棄!”

蒯良眼睛一酸,見他落了淚,自己眼睛也紅了。這樣,是很鄭重的敬重托付之禮了!

劉琦就算能力有限,沒有野心,然而這份純良仁善的本性,與劉表如出一轍,這就足夠令他效忠後半生的了。

因此也是跪下鄭重一拜,道:“公子之事,是良之憂,是良之喜,良定不負公子!”

一時二人交付了信任,更親近了!

蒯良直到此時才將劉表的印鑒和遺命拿了出來,小心仔細的遞與他看,道:“……這是主公對公子的期望,切勿辜負!”

劉琦紅著眼睛點了點頭。

“有此二物,隻要入得荊州,便能服眾!前提是一定要進得去,震得住!”蒯良道:“所以公子需要徐州的幫助,此時當自請速回荊州去,以防有變而來不及。此時恐怕陳宮與賈詡也在等著公主去自請回荊呢。之所以不來遣使,不過是因為需要公子的交換。”

劉琦自然懂,道:“那事不宜遲,琦去見陳相,如何?!”

蒯良點了點頭,道:“公子去見陳相,請命得助,離開徐州。良去見賈詡!”

劉琦點了點頭。

“口說無憑!公子帶此二物前去,叫陳宮親眼見之方好,恐怕還需留下文書為約。”蒯良道:“事已至此,留下墨書,並不算違背主公心意,公子且自斟酌約與信。此,本是諸侯常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