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前世顧老師對她說的一樣,總要有人先行覺醒。
有人先反抗,才能帶動更多的人投身到起義之中。
殺人,救人,為了打壓蒙古人,阻止漢人起義隊伍,方豔青實在是有太多事情要做。所以才導致這些年來沒能全力去尋找謝遜的行蹤。國仇和家恨,她想,哥哥應該也會更希望她更忙於前者。
濠州一行,方豔青依舊沒有找到可用之才,也沒能如願提前找到曆史上的那些人。
時間一晃便又兩年過去。
方豔青依舊忙碌。
又一年年關將近,師叔的身子越發弱了,方豔青便提前回到峨眉,陪伴師叔。
峨眉派其他弟子也陸陸續續完成了手頭的任務回到山中等待過年。
和過去的每一年差不多,但又有些不同,這次劉希寧和丁敏君回來時,丁敏君的懷中抱著一個女嬰。
那女嬰也就三四個月大的模樣,長得玉雪可愛,稍稍一逗,便笑得眼兒彎彎,看著也十分伶俐。
“這孩子的父母可在?怎麼這麼小就舍得讓她離家了?”方豔青一邊習慣性的摸了摸那孩子的根骨一邊問著。
自峨嵋派立派以來,因日子過不下去或各種原因送到峨嵋派來習武的孩子不少,就連方豔青自己也是如此,因此見丁敏君抱回一個孩子並不覺得奇怪。
隻是這麼小就舍得送走的卻也極少,所以方豔青便照例問了問。
丁敏君抱著那小女嬰顛了顛,將她湊近方豔青一些,笑著炫耀道:“師父,你看看,這娃娃不僅長得一副美人胚子,根骨是不是也極好?”
方豔青放下手,滿意的點了下頭,道:“確實不錯。”
丁敏君聽著得意一笑,道:“師父,我想讓她長大後拜在我和師兄的門下,您說好不好?”
方豔青見丁敏君說來說去也沒說到重點,便看了眼劉希寧。
一直沉默得他,寵溺的看了眼丁敏君。
然後對著方豔青行禮,解釋道:“兩月前,弟子和敏妹途徑漢陽,敏妹想到紀師妹忌日臨近便提出要去拜祭一下。
拜祭過紀師妹後,弟子和敏妹便乘舟過漢水行水路回來。途中正巧遇見這孩子的父親被元兵追殺,他將這孩子的繈褓扔進岸邊的一艘漁船之後,便身受重傷落入河中身亡。
這孩子的生父既然被元兵追殺,想必也有些來曆。
那漁船中僅一漁民,弟子們恐怕他難以應付元兵的追殺,便一路護送他到了安全的地方。
敏妹一路照顧著孩子,心生喜歡。
這孩子懷中又有她生父留下的手書,言明已無親眷在世,所以我們二人便做主將她帶了回來。”
劉希寧說著,還將一封手書從袖中取出遞給方豔青。:,,.,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