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聲剛剛響起。
勞逸也穩步衝了出去。
啟動加速沒有什麼問題,依然還是那麼的穩健,蘇神之前給他調整了前麵的啟動和加速,勞逸一直貫徹很好,現在前程已經不那麼拖後腿,在亞洲也算是頂尖強勢。
可是對比張培猛的反應天賦和二檔起步,他現在這裡還是不占據什麼優勢。
他對比張培猛,反倒是優勢在後半段。
這兩個人也真是絕了。
張培猛比他高了十幾厘米,卻居然是高個子的搞步頻,矮個子搞步幅,這真是換在以前的訓練體係看起來,完全是“瞎幾把胡搞”。
蘇神重開之前,即便是2013年,張培猛都是這麼練的。
然後他的生理條件又天生步幅不夠,還不如湖凱,直接強行修改失敗,加上傷病加劇,開始漸漸退出了國內頂尖運動員的位置。
所以現在重開後的蘇神,給他們都配備了自己最擅長,也最應該前進的方向後。
再搭配各種科學體係和黑科技助力,兩個人的成長,是越發差異化起來。
加速區,勞逸做得基本上都沒有問題,慢慢起來,漸漸打開步幅。
向前性因為勞逸訓練很拚,每一組訓練都質量極高,導致他的向前性一直都很不錯。
當然,不可否認,身材矮一點對於中心控製,也天然更加容易一些。
不然你要是奧特曼那麼大,光是一個慣性,就可以讓你命三千。
張培猛也看著宛如小鋼炮一般的勞逸。
目不轉睛。
因為現在他們這些高手,都是小團隊分著帶,除了有問題才會找蘇神和蘭迪,其餘都是分開訓練時間比較長。到了這個級彆,其實就是比拚差異化的時候,還是製式化的訓練模式,根本不適應他們這些已經是打破十秒極限的人類速度高手了。
畢竟全世界現在曆史上電記破十秒的,也就一百人左右。
比上太空的都少得多。
說一句人類速度高手,絕對沒有問題。
勞逸這麼小的身材,卻接近80KG,這個肌肉量絕對是沒得說。
完全是小鋼炮一個。
非要類比的話,現在的勞逸就像是上一世2021年東京奧運會的蘇神。
那個肌肉那個大腿,那個線條和肉量,是一生中最好的時候。
絕對是一腳可以踢死一個小鮮肉的地步。
十米、二十米、三十米。
勞逸穩步加速,馬上要進入途中跑了,這個時候大家才真正凝神觀察起來。
畢竟勞逸真正改動的地方,就是從這裡開始。
這也是勞逸的冬訓報告上,寫出來的東西。
砰、砰、砰、砰、砰。
勞逸抬頭的瞬間,大家就開始大概檢查他的冬訓成果,不管是不是直接競爭對手,都想要看看國內最矮的一個破十者,到底是怎麼跑,怎麼改進。
勾腳背。
這是21世紀科學扒地的基礎之一,但是這裡蘭迪幫他改動了一個地方。
這也是蘭迪未來不愧是大師級教練的原因。
我們國家訓練的運動員,太喜歡整整齊齊,或者說種花家人,就喜歡追求一個“大圓滿”。
這個“圓夢”和“整齊”的概念,相信隻要是種花家人都模糊感覺得到,不管是什麼領域,什麼事情,都有這個習慣。因此勞逸這麼訓練刻苦的人,自然也不會差,他雖然動作沒有蘇神和趙昊煥那麼有特點,甚至可以說在這群國際高手裡麵,跑動姿態不算亮眼,可是紮實樸質,卻是細心觀察可以看到的。
每一次,他幾乎每一次都可以做到手腳並用的勾腳背。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感覺這才是教科書般的技術動作。
蘭迪現在的主要工作,自然就是蘇神和趙昊煥,但隨著勞逸和張培猛也開始突破十秒,他很自然也會開始更多幫他們解決和製定分析問題。他就發現了一個事情,勞逸這個地方,實在是做得太紮實了,甚至為了紮實而紮實。
在3D的冠軍模型分析係統中,都可以看出來,四十多步,基本上每一步都是這麼做的。
一般人肯定是察覺不到什麼問題了,尤其是國內的教練組,基本上沒有看出這還有什麼問題。
隻是覺得勞逸的基本功真是紮實雲雲。
可就和蘭迪發現了蘇神啟動節奏不夠自然,推了一下,建議換腳改變節奏一樣。
他也從反複觀看勞逸的冠軍模型分析中,想到了一個一提出來,就十分驚人的話。
那就是……
要讓勞逸跑動的時候,不要手腳一起流暢共鳴。
或者說具體點是,不需要刻意去這麼做。
他在多次觀看了勞逸的比賽和訓練分析視頻後,發現了一個其餘人沒有發現的點。
那就是勞逸在訓練中有好幾次跑得更好的時候,反倒是有幾處扒地勾腳背的時候,並沒有做到特彆好的手腳一致。
然後蘭迪有對比了幾次,把這個告訴了勞逸,但是也告訴了他,這和現在的流行的說法有點不同,目前也沒有什麼參考資料,你要自己去想一想自己做不做。這麼大的事情,肯定是要和運動員商量,而不是你要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可哪裡知道,勞逸當場就點頭了下來。
也許上一次冬訓要是說,都不會這麼果斷,這次冬訓勞逸也感覺到了張培猛的壓力,他也開始要逼迫自己,不斷地挑戰極限和不可能了。
否則,真的可能奧運會沒有機會。
“那好,具體有哪些我和你說說看,你記著可以在訓練中一邊練一邊改……”
而蘭迪不知道,這個說法在十年之後,就已經是成了他固定講學的說法之一。(真的哦)
就像是讓蘇神當年換起跑腳一樣,蘭迪的確是膽大心細,也敢創新和挑戰經典。
這也是他為什麼可以帶出這麼多優秀運動員的原因。
因為每個人的技術都是從標準技術裡麵,脫胎換骨調整為更加適合自己的特性化動作,這是每個人的生理結構不同,發力感感覺不同,肌肉形態等等不同所致。
因此每個人,如果是訓練到了一個高度,那就必要要經曆這種階段。
這,或許對於彆人來說不好用,可是對於現在的勞逸,卻是……一下子點破了。
讓他找到了自己扒地的一個更加舒服的感覺。
科學證明,如果運動員跑得自我感覺更舒服更順暢,那麼出現好成績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如果自己都覺得自己跑的不舒服,很僵硬,那麼大概率成績是不好的。
這是無數短跑運動員賽後采訪得到的結論,所以在勞逸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適應後,還真是……感覺到了一種更好的扒地狀態。
居然自己不整齊劃一的按照規定手腳同驅,竟然還能更快一些?
為什麼他不知道,但是他隻知道,這麼做的確是更加舒服了不少。
那麼,現在就是最後冬訓總結測試的時候。
能不能行,還是要在實戰裡麵拉出來給大家看看。
而不是自己在訓練中能跑多少。
訓練中你就算是能跑9秒,你比賽跑不出來,那都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