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一的頭發被風吹到了臉上,她抬手將它們夾到耳朵後麵。現在才四點多,她肯定不是出來看日出的,而且今天也不一定會出太陽了,淩一抬著頭,低矮的天空上,烏雲肆意地翻滾,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的壓迫感。淩一深深吸了口氣,前幾天的時候,那種感覺一直縈繞在她的心頭,揮之不去,現在想想,還是會發抖。
淩一記得自己和瑪格麗特是在第四天下午三點五分的時候放棄了這個據點,撤進了觀察區,以觀察區內的建築做掩體與敵方苦戰,觀察區原來的非作戰人員,投奔來的平民、采集標本的前線研究員,工人等,約合五百來人,早在第三天前已經撤入了安置區,隻留下協同異能者作戰的防衛部隊,還有大約三十個異能者,其中還有一部分是非戰鬥型。
人類們在觀察區與喪屍的攻防戰進行了接近十一天,那十天裡,喪屍沒日沒夜地進攻,幾乎所有的異能者都沒有什麼休息時間,淩一記得自己休息的最長時間是半個小時,隨後馬上就要投入戰鬥,那些日子裡她由於一直扣扳機,右手食指一伸直就會有哢哢的響聲發出來。後期,彈藥用光了,大家甚至開始了街頭肉搏和械鬥,隻有瑪格麗特這樣的強攻型異能者還能保持一點火力輸出,在這個時候,淩一才看出戰鬥型與非戰鬥型的區彆來,在這樣的持久攻勢下,戰鬥型顯然要強勢許多,至少讓她明白了一個真理:打仗也得讓專業的來。
然而,這種真理有什麼作用可言嗎?沒有,靠悟道和多愁善感可打不退眼前的敵人。在戰爭中不乏以少勝多的事例,靠戰略,靠地形,靠技術,靠運氣……但是,在那種情況下,這些有什麼用?如果力量對比已經可以用懸殊來形容的時候,這些條件又能有多少靠譜的?他們無路可退,隻能使勁血拚一把,勝者才能活下來。
然而,有時候,就作者上麵說的那些以少勝多的幾個因素裡,即使抓住一個,有時候也能絕地翻盤了。就比如安全區這一批人,他們還是有運氣的,在第十五天淩晨三點半,喪屍們開始大規模撤退,留下了滿地瘡痍的觀察區,傷痕累累的守衛者,同時,又帶走了大批的傀儡。
觀察區的重建工作由統劃部來負責,這兩天也在進行當中,儘管所有人都有心理準備,但是在統計傷亡的時候,防務部的幾個官員還是被嚇呆了:異能者沒了六個,九個重傷,其餘的或多或少都是輕傷;防衛部隊沒了九成,在清理戰場的時候,經常看見殘破的行屍走肉在廢墟之間穿梭,有的甚至隻有下半身。
事後,安全區在外圈給這些陣亡的人舉辦了一個簡易又莊重的葬禮,一直到現在,附近的觀察區工地上還豎著升到三分之二的旗子。淩一朝那邊歪了歪腦袋,她聽見那麵旗正在風中獵獵作響。
她又把頭轉過來,專注地看著天空。她受了點輕傷,械鬥的時候她被七八個喪屍圍攻,左臂被它們扯住轉了一圈,然後又反過來轉了一圈,她奮力掙開鉗製,然後用帶長釘子的板子狠狠敲碎了那家夥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