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可能,凶手是把前兩個案件當作踏腳石,利用轟動來轉移眾人的視線,看似把目標定在記者這一職業人身上,其實有其他的算計。比如說,因為平時的目標身邊圍了很多人,所以不好下手,所以以這種特殊手段來減少目標身邊的防禦力量。這種情況很容易鎖定真正目標,而且要做到出其不意,肯定要在事情鬨得轟轟烈烈的情況下出手,黑澤銀也不著急。
但是第三種可能性……
意外加犯罪。
由於前兩種需要依靠名家名作效應,需要做到基本和《軌跡與詭計》一書一致,既然殺人手法已經做到一致再加上兩起案件的敏感事件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沒必要多加紙條多此一舉,破壞那種神秘感,所以黑澤銀更傾向於第三種推測。
這種推測可能性不大,但有這個可能性,黑澤銀就準備查一查。
他查閱了相關資料,第一起案件受害者演員,威亞斷裂從高處身亡。剛開始的調查確認是道具組失誤導致演員身亡,但後續搜出了紙條——這裡強調“後續”。這進一步印證了黑澤銀的猜測,如果是前兩種可能性,紙條所在地肯定很顯眼而不需要再次搜索,那樣就達不到最大的效益。
然後是附近不遠處一個醫生長時間手術太過疲憊,由於電梯剛好損壞,他不得不走樓梯,而在這途中腳滑不慎從高樓滾了下來,頭部遭受重擊,當場身亡。當時時間較晚,他的屍體被發現已經是第二天的事情,屍檢也沒有發現有什麼異常,除了醫生口袋裡寫有“Moat”的紙條證明了他殺。那張紙紙質特殊,即使被血浸泡過了,上頭的字樣還是很明顯。
這兩起案件幾乎發生在同一時間段,但醫院距離那個拍攝場地很近,十分鐘就能趕個來回,因此一人也可以完成兩輪犯罪。
如果按照黑澤銀的推理來說那就頂多是一輪犯罪了,而且很顯然,後一個意外是人為的可能性很大——畢竟拍攝場景有很多人在意外不好偽裝,紙條還是晚於屍體被發現的,估計是彆人後來放上去的。
由這個思路簡單地還原一下凶手的犯罪經過:凶手見到演員意外身亡,又聯想到自己有仇的人的身份剛好是醫生,聯想到了《軌跡與詭計》一書,在拍攝現場留下了“Moat”的紙條,然後去模仿書中犯罪殺害了醫生,把這兩個案件聯係在一起,從而把自己的嫌疑大大降低。
“慢著哈。”青池忽然做了一個打斷的手勢,“第三種可能性的話,凶手可能隻有一個殺人目標——醫生,所以隻要從醫生入手並且調查當初在拍攝現場出沒過的人很容易找到凶手吧。而且他已經完成了犯罪,第三個受害者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可能性的結果不是比前兩種更好嗎?你怎麼反而一副如臨大敵的表情?”
“正是因為沒有第三個受害者,卻忽然出現了這麼多吻合第三個受害者的人物,我才覺得奇怪”。
青池思考了一下:“好像的確是哎。老實說我覺得在凶手麵前意外身亡的人和他要針對的仇人在遇害前都上過新聞,就非常巧合了。”
“這不是什麼稀奇事。演員小有名氣,有他的報道不稀奇;醫生的話,你也知道最近發生了什麼吧?這個特殊時期,醫生上幾次新聞再正常不過。”黑澤銀停下筆,看著自己描繪出來的畫麵,指尖旋轉筆杆,“但是這麼多記者接二連三上新聞,這就很是稀奇了。我懷疑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