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鬆緊張地看著皇帝,生怕對方說出朕不記得之類話,那他就完全坐蠟了。
這事隻要皇帝不承認,那他們就是矯詔,這可是殺頭的罪過啊!
但李世民還是李世民,雖然被姬鬆氣的夠嗆,但還是點點道:“嗯,朕想起來了,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當初擔心他們路途遙遠,不能及時請示,但事情又耽擱不得,就給了他們便宜行事的權利,並且還給了三道蓋了傳國玉璽印章的空白聖旨!”
姬鬆頓時鬆了口氣,連忙道:“陛下聖明!”
但李世民卻怒道:“聖明個屁,你小子就是在鑽朕的空子,我說你小子是不是屬耗子的?怎麼稍微有點空子你就能給朕戳出來一個大窟窿來?”
“朕讓你調兵了嗎?朕讓你擅自出兵了嗎?朕讓你......反正朕現在就想收拾你一頓,不然這口氣咽不下去。”
氣的李世民愣是踹了姬鬆好幾腳,最後連理由都不要了,就是使勁的踹!
姬鬆臉都綠了,雖然不怎麼疼,但丟人啊!
前一刻還怒發衝冠,指責眾人,下一刻就被皇帝當著這麼多人的麵用腳踹,這要是傳出去,他姬鬆還要不要麵子了?
“怎麼?你想小子不服氣?”
李世民斜著眼問道,那神色,那已經抬起的龍爪子,姬鬆敢說一個不字嗎?
“臣不敢!”
姬鬆黑著臉,但嘴上卻老實的很。
看到姬鬆這個樣子,李世民身心舒坦多了,早就想揍這小子了,但這小子就像泥鰍一樣,滑不溜手的,愣是沒逮著機會。
現在好了,自個撞道自己手上了,這要是不出了這口惡氣,他憋著難受!
“行了,快將事情經過給朕說清楚,你們到底是怎麼謀劃的?”
說起來他也好奇,就算淵蓋蘇文將國內大軍帶出大半,但平襄城內絕不會少守城士兵,就水師艦隊的一萬餘人,和唐檢他們就想拿下平襄城?
姬鬆舒了口氣,有些自豪道:“唉!這還不是那群小子不省心。非要說什麼機會難得,要是錯過了實在可惜。”
“說是此舉不但能打高句麗一個措手不及,還能給陛下減輕壓力,更能讓淵蓋蘇文牽扯心神,不能全力以赴。”
“如此一舉多得之事,臣也不好拒絕,於是.............”
“於是你就私自調兵?還將大量武器裝備給送了過去?”李世民沒好氣道。
姬鬆翻個白眼,繼續說道:“按照他們的計劃,由王玄策出使肅慎,百濟,新羅,扶餘等國借兵,然後在高句麗北部的一個小島上練兵,等整合之後,再從高句麗北部長驅直入,直奔平襄城...........”
隨著姬鬆娓娓道來,眾人神色慢慢就變了。
對於出使四國借兵之事,大家都不甚看好。因為之前他們曾有過這樣的想法,但四國都是推諉不已,愣是沒辦成。
更何況之前新羅和百濟還處於淵蓋蘇文的兵鋒之下,怎麼可能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給大唐借兵?
這件事他們都辦不成,那些小年輕就能辦成了?
但姬鬆接下來的話,卻讓他們大跌眼鏡,更是有些懷疑人生了。
“此行王玄策帶領殘存的十二艘遠航艦隊直奔各國,雖不知具體詳情,但從最近的信件上得知,在一個半月前,他們共計借的戰兵兩萬餘人,加上水師艦隊和遠航艦隊上的將士,計有近五萬餘人..........”
“在月前,臣得到消息,得知淵蓋蘇文北上之後,他們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再整合士兵之後,就迅速南下。”
“全軍計五萬餘,以劉仁軌為統軍大統領,薛禮為先鋒官,姬青和王玄策分彆為左右統領,各率一萬五千人。劉先成為後軍統領,總領後勤補給,之後更是和遠航艦隊統領沈榛率,領艦隊來到平襄城外的海域,以做應援。”
“最新消息得知,此時他們已經圍困平襄城,薛禮帶領三千鐵騎橫掃平襄城外數百裡之地,凡是手持武器者,皆殺之!”
眾人麵麵相覷,這他娘的是什麼天馬行空的戰略?
一群殘兵,帶著一直殘破的艦隊,十幾艘船,就威逼四國借兵兩萬?還他娘的成功了?
那些國王都是豬嗎?這麼容易就被忽悠了?
大家這時有意無意之間,看向杜如晦,之前可是他提出要的戰略,沒想到自己沒辦成,卻讓一群後起之秀辦成了。
但杜如晦的反應卻讓他們有些詫異,隻聽他道:“都看著老夫做什麼?世間奇才何其多也,遠勝老夫的比比皆是,姬青等人老夫也是見過的,可以說是大唐首屈一指的少年英才。”
隨後歎息道:“隻是沒有想到他們在十年未歸之後,竟然成長到如此地步?行事天馬行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心性,胸襟,氣魄,能力都已是妙到毫顛,宛如羚羊掛角,無處可尋!”
他轉身朝李世民一禮,道:“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李世民詫異道:“愛卿何出此言?這喜又從何而來?”
杜如晦聞言笑道:“當然是這些少年英才了,姬青,劉先成,王玄策,薛禮四人陛下都是見過的,當年姬府一場宴會更是令人影響深刻,陛下更是當麵誇讚他們少年英才之事早已遍傳天下。”
“現在又經過十年磨難,十年生死間的曆練,等回到大唐,這樣有能力,有心性,不管胸襟,眼界都首屈一指的英才,稍加磨礪就是大唐的股肱之臣。”
“這難道不應該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嗎?”
李世民先是一愣,腦海中好似響起當初哪幾個吟著三字經,英姿勃發的少年郎們。
“不錯,他們都是大唐的好兒郎啊!”
“披荊斬棘,遠赴數萬裡之外的異國他鄉,為國忠,為人義,此等青年才俊,正是大唐所需要的啊!”
眾人聞言,都躬身道:“臣賀喜陛下再得英才,願我大唐萬世永存!”
姬鬆眼眶微紅,欣慰道:“臣代那些不成器的弟子謝過陛下恩典,臣在此立誓,他們今生必定為大唐之繁榮昌盛添磚添瓦,若是將來有危害大唐的孽畜,不用陛下出手,臣就能讓他們生死兩難!”
李世民走下來,扶起眾人,然後看向姬鬆,歎息道:“這些年苦了你!”
“姬氏一百多最傑出的子弟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傳說,踏上這條不歸路,這一去就是十年之久。”
“他們是你的心血,也是你的希望,這些朕都知道。”
他欣慰地拍了拍姬鬆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