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皇帝跑路,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竟然流露出一絲快意,但卻很快掩藏好,相互對視一眼就各忙各的去了。
其實在要不要增加官員編製這件事上,他們是傾向於答應的,畢竟每年兩港為大唐貢獻出這麼多賦稅,這要是不給才怪了。
但這並不是讓他們頭疼的真正原因,而是這段時間以來他們遇到不少難以決斷的事,雖然心有定計,但畢竟事關大唐發展,他們還真不好善做主張。
不是他們偏要麻煩皇帝,而是不麻煩不行啊。朝廷設置六相,實際上隻有三人真正在做事,但就是這三人皇帝還在不停的參沙子。有些事情不是不能商量著來,而是根本沒法商量。
三省之間相互監督,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隻要有一方不同意,都可以讓一項政令遙遙無期,這就是製衡。
但有些事情根本就耽擱不得,就像姚昶所說的人才流失問題,這要是不馬上解決,等三省商量出一個結果,人才恐怕都要跑光了,到時候就是同意了,那還有什麼用?
所以,為了能快點批複,他們隻能來找皇帝做裁決,到時候誰也沒意見。但這裡又出現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皇帝處理政事的時間長了,也更忙了,這就是李世民頭疼的原因。
回到後殿,李世民斜躺在榻上,緊皺眉頭。
“王玄策可曾出發?”
好似想到什麼一樣,李世民突然朝一旁侍立的陳壽問道。
“回陛下的話,因為您當初說要親自送他們,但由於這段時間您實在太忙了,所以他們就耽擱了下來,現在正在等候您的旨意呢!”
陳壽不敢怠慢,連忙說道。
李世民聞言有些苦笑道:“也是,這段時間朕都要忙瘋了,確實顧不上他們。”
隨後想了一會兒道:“這樣,你去告訴他們,就說明日朕會在西門外送他們。你再去告知房相,杜相他們,讓他們也一起陪同。”
他歎道:“他們這一去雖然有這玄奘的前車之鑒,但要穿越高原。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回來,朕要是不去送送,心裡不安啊!”
“畢竟是朕派他們去的啊!”
陳壽躬身應是,隨後有些猶豫道:“那明日的政事..........?”
不怪陳壽遲疑,實在是這段時間皇帝的行程都排滿的,什麼時候見哪位大臣,什麼時間去做什麼,這些都是安排好的,這要是一下打亂了,又得重新安排。
“朝後排吧!”
李世民頭疼地揮揮手,道:“政事什麼時候都能做,但他們卻是耽擱不得了,眼看就要進入秋季,這要是不能趕在明年春季趕到吐蕃,這又得耽擱半年時間。”
“奴婢這就是安排!”
陳壽也明白皇帝的顧慮,聽到這麼說也就不再多言,轉身就去了外麵!
“參見娘娘!”
剛準備出去的陳壽突然看到皇後過來,連忙行禮道。
“陛下可曾歇息?”
陳壽有些心疼道:“回娘娘,還沒呢,您還是勸勸陛下吧,這短時間每日睡覺不足三個時辰,這樣下去可不行啊!”
“陳壽,不去辦事在哪嘀咕什麼呢?”
聽到皇帝的怒吼聲,陳壽一個激靈,朝皇後施禮後連忙出去了。
長孫莞爾一笑,讓其他人都出去,待隻剩下他和皇帝兩人時,這才走了進去。
“你不去就寢怎麼跑這來了?”
李世民看到皇後心中一暖,雖然知道她為什麼沒睡,但還是責怪道。
長孫翻個白眼,沒好氣道:“您也太不愛惜自己身體了,什麼事就不能緩緩?不行讓他們去辦就是了,怎麼還讓您親力親為了?大唐那麼大,每日都有無數的事情,您要是全都自個來,這可怎麼得了?”
對於皇帝這段時間的事情她是清清楚楚,每晚都是後半夜才就寢,天不亮就起來。但她除了責怪皇帝不愛惜身體外,也確實做不了太多。後宮不得乾政,這是她對自己的要求。但看到皇帝疲憊的樣子,說不心疼是假的。
“朕也想啊,你看之前就很好嘛,朕每日也沒這麼忙,但自從前段時間開始,這每日的政事就處理不完。但有不能不處理,不然回出大亂子的。”
“讓朕奇怪的是,最近這些事情都很奇怪,很多都是以前從未遇到過得,就是史書上也不曾提及,難道朕的大唐和前朝不一樣?”
不錯,這段時間出了不少事情,姚昶的事情還算好解決,不就是增加編製嘛,那就加,隻要每年能為朝廷多收稅收,這些都是應該的。至於其他官員會不會有意見?嗬嗬!你們要是能讓治下百姓豐衣足食,收上更多的稅收,朕就給你加。
但要是一任後治下卻絲毫未曾改變,稅收還是不曾增長,你還想要兩港的待遇?呸,你的臉呢?
但其他事情就比較棘手了,沒有先例借鑒,更沒有任何準備,有時候拿到他手裡就感覺無從下手。
就好比宣州刺史上奏,為了整合宣州商業,降低出海商品價格,希望在宣州當地擇地建立一個叫做什麼特區的地方。
事情說的也很明白,目的就是更快更好的管理當地商業,吸引外地商人在當地落戶或者投資。這些都沒有問題,但在特區內給與這些人一些稅收上的減免是什麼鬼?還要征收當地農業用地?最後還問朝廷給與百姓補償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