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什麼啊?
還有揚州刺史上奏,講了一係列揚州的好處,什麼地理位置,運河便利,物產和當地特產等等好處。在最後卻拐著彎說朝廷恩重明州,登州,對宣州大力支持,揚州成了沒人要的孩子?
完了才說出重點,那就是在揚州建立大唐物資轉運基地,通過大運河可以連接北方,又能輻射南方多地的優勢,想說服朝廷給與揚州一些優惠政策。
恩,問題很新穎,也很有想法,雖然對這個官員不是很了解,但相比也是個奮力進取的能吏。
但問題是這些事情朝廷都沒聽過,就是史書上都不曾有半點提及,這要是實行下去,好了還好說,既發展了當地,也增加的朝廷稅收。但要是不成了?到時候一地雞毛,還要朝廷給他們收拾爛攤子,何苦來哉!
之後就是隴西敦煌,看到南方港口紅利實在眼紅的很,但人家依靠地理,他就是想學也沒辦法啊。
於是苦思冥想之下,就想到一個辦法。
敦煌隨著絲路不斷繁榮,加上東西方不斷交流,已經成為了絲路上重要的節點。凡是西去或者東來的商旅,都會在敦煌進行整頓。
這樣一來,敦煌每日都聚集著大量的商旅,他們在此地購買或出售大量物資,給敦煌這個地方帶來了充足的現金流和人力需求。
短短幾年內,當地人口就已經翻了三倍不止。
敦煌縣令就突發奇想,你南方不是靠海嗎?行,這點我們確實沒法,但我敦煌卻也不差,你們能建立港口,我們就不能建立一個陸地港口了?
敦煌地處中原和西域的節點位置,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一旦朝廷答應在敦煌建立一個集物資轉運,儲存,集散,交易的管理機構,依靠北方草原大量的畜力,很快就能發展起來。
但這事到了朝廷之後就成了各方爭吵的焦點,年輕官員受過書院教育,腦子靈活,也願意嘗試新的辦法。但老臣們卻恰恰相反,認為敦煌沒必要這麼做,之前不都是好好的嗎?瞎折騰什麼啊!
於是各方爭執不下,最後有送到了自己手裡。
和揚州的問題相似,當地官員都是好臣子,都是為了當地繁榮。但他卻遲疑了,這一旦開始,就不是一日兩日能完成的。這需要朝廷把控調度,還需要派懂得人去考察。這一來一去就要花費不少時間,朝廷每日那麼多事,哪有人手啊!
但這些雖然讓他頭疼,但也不至於成這樣了。讓他警惕的是,年輕的官員此時已經開始朝老臣們發起衝擊了。
理由很簡單,就是認為這些老臣已經不能適應此時的大唐,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他們老舊的思想已經不能快速有效的帶領大唐奔跑,他們的存在隻會影響大唐邁入盛世的步伐。
老人則認為年輕人急功近利,遇事急於求成,不堪大任。
反正彼此爭論不休,誰也說不過誰。
要是其他人敢在麼乾,早就被這些老狐狸給趕出朝堂到地方上去了。但現在的年輕官員不同,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書院前三批畢業學生。經過十餘年的成長,早已占據朝堂半數中低層官職。
並且還有一點讓這些老人十分無奈,那就是這些前幾批畢業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勳貴,世家子弟。要麼就是有根底的寒門子弟,這些人身後都有大大小小的勢力在背後支持,有的乾脆就是當朝大佬的子侄們。
這些年輕官員地方上以胡國公長子秦懷玉,蔡國公之子杜何,鄂國公之子尉遲寶林,房玄齡之子,房遺直為首。都是開國功臣之後,還都有不小的功績。私下是父子,就是回家被打得半死,但回到朝堂之後還是該頂的頂,完全不給當爹的麵子,好幾次都給老人整的下不來台。
朝堂上又以長孫衝,魏叔玉為主,現在再加上個剛從外麵的回來的姬青。現在三人裡應外合,在朝堂上以書院出身官員為紐帶,愣是在朝堂之上站穩了腳跟,有時候都敢和自己老子開乾。
記得上次長孫衝將自己老子頂的啞口無言,回家之後雖然被打得挺狠,但第二日還是照樣如此,氣的長孫無忌恨得牙癢癢,卻無絲毫辦法。
現在朝堂上的大佬都有些心虛了,這群小子都是看著他們長大的。看到他們有此成就說不欣慰那是假的,但整日給這群混蛋揭老底,實在讓人惱火。
要說誰最了解他們,除了老對手就數他們了。每每擊中要害,還讓他們有苦難言,簡直就是不講武德,無恥至極。
長孫聽完皇帝嘮叨,長大嘴巴吃驚不已。雖然哥哥在她麵前提過這事,但她也就以為是孩子長大而已。但近日聽皇帝這麼一說,她這才反應過來。
這哪裡是小事?分明就是孩子們認為他們已經有了執掌大唐的能力,不斷地挑戰老人,就是在展現自己的能力罷了。
想到這裡她徒然一驚,長孫衝他們是這樣,那承乾呢?他是否也做好了朝皇位衝擊的準備?
“陛下,承乾他..............”
李世民一愣,隨即就明白了皇後的意思。笑道:“那還不至於,現在那小子正在對《貞觀大典》進行最後的定稿,哪有時間去搞這些?”
“不過,等他做完此事,朕也想讓他慢慢接手一些政務,現在朕實在是忙的不行。要不是也知道太子爺忙著,朕早就將他拉過來替朕分擔下了。”
“那就好,承乾這些年一直為《貞觀大典》的事忙的不可開交,臣妾看他每日疲憊不堪,就免了她進宮覲見的事。但這孩子還是每月至少來個兩三趟。有時候也接弟弟妹妹們去芙蓉園遊玩,順便也接受下那些先生的教導,可是省了臣妾不少心思呢!”
李世民聞言也笑了起來,這個太子他太滿意了,這些年都在做自己的事,不該管的不管,不該問的不問。
但這樣你就以為他一頭紮進故紙堆裡去了?這樣想就是大錯特錯了。現在外麵誰提起太子不豎起大拇指?
真以為那些宗師學者都是木頭人不成?看似他們孤家寡人一個,但門下弟子可不少,更是遍布天下,太子的美名經過他們弟子的宣傳,早已是家喻戶曉。
要是那日自己有了換太子的想法,估計還沒說出來,就能被那些老家夥帶著門下弟子堵皇宮大門。
這些人看似能量不大,但卻真正代表著天下人心。
他們在地方上過著半隱居的生活,但對當地影響力就是世家大族都要放低姿態維持好關係,更不用說當地百姓了。
要是萬不得已,沒人願意去招惹這群馬蜂窩,因為你桶一下,很可能就要迎接天下讀書人的唾沫星子,搞不好就要遺臭萬年也說不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