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動向一向都是人們所關注的,皇帝突然下旨各大都護府,更是要挑選官員和書院學生前往各地負責遷移百姓安頓之事。
本來這沒什麼,但當得知隻要去三年時間,會來後就率先錄用。要是留在當地,凡是治下超過萬人的聚集地,都將置縣管理,而他們就是第一任縣令。
這下徹底點燃了書院學生們的熱情,去當不當縣令什麼的不重要,重要的事自己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了。
各大都護府是什麼地方?
不知道的人以為之事大唐的治下,但作為這個時代的精英,他們當然知道大都護府的內情,那是大唐羈縻州。
什麼事羈縻州?
那就是漢族人口稀少,外族眾多,朝廷管理困難。大多時候都是地方自治,隻要承認自己是大唐治下就行。
這樣的地方,大唐雖然會駐軍,但民政方麵根本就是一團亂麻,什麼事情都有。治下還有不少小國,他們名義上奉大唐為主,在保有一定軍隊時還全麵管理自家國內,和國中之國根本沒什麼區彆。
要是以前,大家也沒想過會在那裡置縣,大多是都是軍管,當地勢力隻要定時給與歲供,就兩方相安無事。
但現在,特彆是最近一年時間內,各地突然湧入大量漢族青壯男子。在當地駐軍的安排下娶異族女子為妻,成家立業,劃分土地,落戶地方。
短短時間內,就有五十萬青壯進入羈縻州。在這些人成親之後,加上他們娶的至少都是三個以上女子,而這些女子在成親後也自然而然的成為大唐戶籍。
這樣一來,各地等於一年之間裡就出現了將近兩百萬以上的人口,還是真正的大唐戶籍。
雖然官府在統計時,隻在意青壯漢族男子,和歸順多年的異族男子。但就算如此,數百萬人的治理還是讓各大都護府焦頭爛額。
現在,陛下挑選官員和書院學生前往各地,就是為了治理這些人。
這件事很多官員也是剛剛清楚,雖然知道這一年內大唐不少人湧入邊地。但誰也沒想到一下子會湧入這麼多?還都是青壯男子。
這些人就是一家的頂梁柱,在當地娶妻生子,落地生根後,不出多少年,就會繁衍開來。
不出意外的話,二十年後,就憑這些青壯男子,各大都護府,就至少會擁有漢族人口三百萬以上,五十年就能擁有近千萬人口。這還是不在增加遷入人口的情況下。
要是每年還要流入人口...........
彆急,容我先算一下!
但眾人算來算去,都他娘的給驚著了。
憑著這五十萬青壯的漢族人口,隻要不發生戰爭和大量的傷亡。羈縻州?去他娘的羈縻州。
二十年後,這裡將徹底成為大唐的邊地州縣,五十年就能大治,百年時間和大唐內地有什麼區彆?
異族人?嗬嗬,到時候擁有大量漢族人口的當地,哪還有什麼異族人?
但這些個都護府是不是有些狠了?
五十萬漢族青壯,竟然每人至少三個異族適齡女子?這他娘的是將異族男子殺絕了還是怎麼得?
這樣下去就不怕造反?百年之後還會不會有異族存在?
反正,所有人都意識到了。
隻要去了各大都護府,就絕對能大展抱負。更何況陛下還啟用了大漢時期的西域長史府統管全局。
各大都護府也建立都護長史府接管民生政務,算是徹底將軍政分離。
官員們還罷了,畢竟他們做官做的好好的,誰願意去那偏遠的地方?
但學生們就不同了,在房玄齡現身說法後,一個個被挑逗的就像猴子一樣,上躥下跳的嚷嚷這要去邊地為國效力。
不讓去還不行,是瞧不起老子怎麼地?
不行比比?文的,武的,隨便來!
李綱知道後差點被氣死,但學生們已經被煽動起來,他雖然為書院祭酒,但也不能徹底安撫學生們。
最後好說好歹,他更是直接一刀切,凡是沒有畢業的學生想都彆想。去的隻能是臨近畢業,或者已經畢業在家賦閒,卻想要一份前程的學生。
也就是說,這次不限書院在讀學子,凡是書院畢業的學子都有機會。
雖然有人不甘,也隻能如此,畢竟他們還沒有畢業,就算書院答應,家裡也不可能答應。自己能進入書院已是不易,要是因此輟學,恐怕家裡能打死自己。
之後隻能看著快畢業的學兄們興高采烈,而他們隻能羨慕嫉妒恨!
但不是說所有人都能去的,想要去還要經過考核,畢竟朝廷要的人是有數的,要是所有人都湧了過去,到時候朝廷兌現不了諾言,豈不是打朝廷和陛下的臉?
朝廷是要臉麵的,所以,為了公平公正,隻能考試,合格的就去,不合格的也彆怪誰,隻能怪自己學業不精。
本來這事也就這麼定下了,但隨著消息傳播,地方上不樂意了。
為什麼不樂意?
當然是絕得不公平,書院怎麼了?嗯,我們承認太白書院是大唐第一書院。但也不能這麼欺負人啊!
地方上的書院就不是書院了?那也是大唐的孜孜學子啊,朝廷有這樣的好事,竟然隻想著太白書院?這怎麼能行?
我們不同意!
於是,在皇帝和朝廷大佬們目瞪口呆中,請願的奏折就像雪花一樣飛向太極殿。不足一月時間,大唐隻要是有書院的地方都上了請願文書。
上麵沒說彆的,就是問朝廷,這些學子是不是大唐的學子?是不是大唐百姓?為什麼朝廷厚此薄彼,隻想著關中的太白書院,卻將地方上的學子撇之在外?
這還是言辭溫和的,一些資曆老的,或者為人剛烈的官員,直接就大罵當朝的宰相們懂不懂治理國家?要是不行他們上也行!
這可把房玄齡等人鼻子都氣歪了,這都什麼人啊!還不行你上?宰相是那麼好當的嗎?於是大筆一揮,你還是老老實實在地方上待著吧,省的看見了膈應。
但這件事卻不得不處理,畢竟他們說的也沒錯,總不能將地方上的學子排除在外吧?這成了什麼樣子?搞不好還會形成地方和長安的對立,這可不是好事。
“你們都說說怎麼辦吧!這件事必須馬上,立刻解決,時間越長就越容易出現亂子。要是被那些老東西打上長安來,朕的臉麵和朝廷的臉麵算是丟儘了。”
作為皇帝,李世民也頭疼的很。
之前根本就沒想到這一茬,誰能想到地方上竟然反應這麼大?不就是去那人都沒幾個的羈縻州為官嗎?一個個都至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