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讓地方知道皇帝的心聲,他們會肯定地點頭說:至於,當然至於。
有門路的,有錢財的,有身份的,隻要有一絲機會,加上自己兒子還不是太蠢,基本上都送到太白書院進學了。
這些人當然不在意,因為起點就不一樣。
但地方上就不同了,師資力量,硬件條件,根本就不能和太白書院相比。
隨著這些年朝廷大力推行教育,世家大族為了爭奪人才,也合力當地官府出錢建立地方上的書院。
雖然他們的規模和太白書院沒法比,但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又有藏書支持,地方上有些地方的書院還是辦的不錯的。
特彆是越繁華的地方更是如此,五姓七望和不少世家大族合力在洛陽建立一座洛河書院,集各大世家之力,有錢出錢,有人出人。
還彆說,世家還是有底子的,就大儒就出現了四位,其他領域也有不少老師在洛水書院執教,這些年也湧現出不少有才華的學子,這在每次科舉中就能發現。
但總體來說,地方上的學子大多以庶民學子為主,他們多是當地官府和有些威望的人發現有可造之材推薦給當地書院的。
學子們隨說不上家貧,但也絕對富裕不到哪去。
要是考不上科舉,他們最大的可能就是成為一個鄉間的教書先生,或為了生計投身世家大族,為其打理產業。
但現在朝廷突然出現這麼一道旨意,去三年就有可能成為一任縣令。雖然是六品上的下縣縣長,但隻要人口增長,正七品縣令是鐵板訂釘的事情。
更何況,要是沒有這道聖旨,他們中除了極少數人能通過科舉為官外,其他人根本就沒有機會。
這次機會要是抓不住,他們再想遇到這樣的機會,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不就是羈縻州嗎,有什麼大不了的?
雖然生活艱苦點,但他們都是農家孩子,誰不是吃苦長大的?
更何況這隻是初期艱苦,他們相信自己一定能帶領百姓們建設好當地,日子隻會越過越好。
於是,在沒有任何串聯的情況下,各地書院全都聯名上書請願,希望朝廷給自己等人一個機會,給天下芸芸學子一個機會。
當地官員一看差點都哭了,這就是民心啊!
他們淚流滿麵,自己終於有機會為‘民’請命了。他們等了這麼多年,終於可以有名正言順大聲指責陛下,和當朝芸芸諸公的機會了。
“爾等放心,老夫就是這官不做,也要朝廷給大家一個交代。”
這是各地官員的心聲,不是將大家勸回去就了事了。而是真正的做到言行一致,一個唾沫一個釘。
於是,在不約而同下,各地的文書就像是不要錢一般去往長安。離得近的,直接將政務交給副手,自己獨自一人帶著學子們的請願書,在眾多同僚羨慕嫉妒恨的目光中,雄赳赳氣昂昂地出發了.............
這隻是天下的一個縮影,房遺愛,長孫衝,尉遲寶琳,魏叔玉等等,哪怕是離的再遠也帶著學生們的請願書去往長安。
在他們想來,這麼出風頭的事怎麼能少了他們?
要是再沉寂下去,長安的百姓們都要忘記當初長安四少(四害)了。
讀書人的最高追求是什麼?
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
還是震驚天地的橫渠四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還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或者是舍生取義,敢為天下先?
但毫無疑問的是,那就是為民請命是每個有抱負的讀書人都繞不開的。
但現在就有這麼一個機會擺在他們麵前,你說他們會放棄嗎?
自古讀書人為了名,為了心中信仰,從來不缺不怕死的。這次就算成功,也必然會被朝堂大佬人記恨,但要是不去,他們那才叫後悔莫及。
房遺愛等人就真的是為了湊熱鬨?
要是他們真的這麼想,那就白瞎了這麼多年的曆練了,要是被他們老子知道,非得打斷腿不可!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不得不去。天下凡是有要臉的官員,就算不親自去,也會上書請願。
但他們要是不去,那完犢子了,今後絕對是天下讀書人的公敵。同僚們不待見,雖然不能拿你怎麼樣,但看不起你就是看不起你,你能咋地?有種咬我啊!
所以,不管是為名,還是為了以後的前途,他們都必須去。
就算是今後十年不升遷,那也得去。
這是天下讀書人的盛世,也是民心所向,而他們此時就是天下讀書人的代表,是去往長安和朝堂商議大事的人。
“瘋了,瘋了,全都瘋了!”
李世民呆呆地坐在龍椅上已經快一個時辰了,每看一道文書就心底抽搐一下,這麼多次下來,沒猝死都算是心裡強大了。
他怎麼也沒想到,一道聖旨而已,怎麼會引發這麼大的動靜?
山東,河北,江東,荊襄,蜀中,隴西,河東,就連遼東,嶺南的一些官員都開始湊熱鬨來了。
這些天下沸騰啊!
這讀書人瘋起來,還真沒其他人什麼事。
他們有學識,有能力,有關係,關鍵還有決心。這樣的一群人要是發起瘋來,誰也拿他們沒辦法。
“混賬,這些小王八蛋想乾什麼?逼宮嗎?看看你們生的好兒子,這裡有他們什麼事?一個個都跑回來乾什麼?”
當即曆史民甩下幾道文書,房玄齡一看,在想到皇帝剛說的話,此時臉都綠了。這是罵自己呢?
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笑意,但皇帝當前,立即就收起了笑容,一副愁容滿麵的樣子,好似真的很擔心一般。
李世民朝下撇了一眼,看到這一幕,暗罵道:“這群老狐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