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作為家主,鄭虔在去年就退了下來,作為大唐最大的世家之一的家主,這些年不但沒有掣肘朝政,在位置上兢兢業業,從無過錯。
因此,在其乞骸骨後,作為新皇,李承乾給了他極大的禮遇,也算是替太上皇全了君臣之誼。
滎陽鄭氏祖宅,鄭虔自從回到老家就很少外出,就算不少世交都不怎麼交往,而是派長子接待。
除此之外,就是在家鄉出巨資大辦學堂和產業,並且將不少良田都按照市價賣出,隻留下祖地和足夠族人使用的。
為此,短短一年內,在潁川一座足以容納上千人的書院拔地而起,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隻要通過考核,都一律收入書院,認真教導。
就連他也時常去書院講學,也不講什麼先賢典籍,而是講格物之道。
倒不是說他不願,而是格物之道,才是真正強盛之道。隨著皇家書院的聲名遠播,以及書院學子一批又一批地走出書院,進入大唐的方方麵麵,而作為格物之學,也走進的千家萬戶,甚至大多數世家都會請書院學子來家中給族中子弟講學。
在他看來姬鬆是聰明的,放棄了一道之宗的地位,將格物之道寄身於儒家之下,隻是得了個學宗的名聲。
在彆人看來簡直就是得了芝麻丟了西瓜。
但看的明白的人,都對此嗤之以鼻,要不如此,格物之道在出現的那一刻必然會受到儒家全體打壓,這不關其他,而是道統之爭。
一句‘格物致知’掀開了字經學大昌之後,另一次儒道昌盛。為日漸禁錮的儒家注入了新的血液,從而散發出新的強盛生命力。
不管是曲阜孔家,還是顏家,或者荀家都對此事樂見其成,甚至在身後推波助瀾。各方大儒學宗更是躋身於皇家書院,為其保駕護航。
儒家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年董仲舒‘天人感應’之說,就是借鑒了道家和墨家的思想,更是將傳統儒學改的麵目全非,恐怕就是孔夫子複生,都不見得認識。
但不可否認,董仲舒成功了,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徹底奠定了儒家的地位。而從此之後,對儒學的解釋都在不斷的更新和加入新的內容。
姬鬆是極為聰明和陰險的,他將以‘大學’為引子,又以荀子思想為主導,加入了墨家,道家,以及農家的思想,將其燴做一道看起來美味,吃起來也極為飽腹的美食。
當年太上皇雖然沒有明確支持,但明裡暗裡卻打開方便之門,為其保駕護航!
姬鬆也算是百年難出的奇才,不斷立下驚世之功,不管是文韜武略,都讓世人為之震撼,這讓格物之道再次升華為當世顯學。
太白皇家書院迄今二十餘年了,畢業的學子少說也有五六萬人,這些人可都是經過係統學習格物之道的,加上皇家兩位地位極高的皇子王爺,在格物之道上建樹非常,讓此道再次騰飛。
格物之道包羅萬象,它不同於儒家的經義,以及空洞而恢弘的大道。格物之道著手小處,從一滴水,天氣,地質,萬事萬物為基礎,由淺入深,從無到有,一步一步解釋前人所不能解釋之事。
冰的形成,雨的形成,地震的形成,為什麼會出現彩虹等等。
以事實為依據,以切實的數據和嚴格的邏輯性為導向,從而證明某個事物的存在。這些都是摸得著,看得見的。
從此之後,鋼鐵產量逐年提升,質量越來越好,各種疑難雜症也被解決。糧食產量也在增加,各種新式工具的使用也讓大唐插上翅膀,開始騰飛。
越是和姬鬆接觸,就越能感受到他的魅力,那是風輕雲淡的不為外物所動的安然,是麵對誘惑堅守己心的堅定,是令人心折的心胸!
加上姬氏和鄭氏同族同宗,都是一個祖宗,他就徹底改變策略,聯係汝南周氏,徹底倒向姬氏。
為此他甚至被罵為五姓七望的叛徒,很長一段時間都遭到他們的打壓。就連族內都對他的決策很是不滿,但他都不在乎!
在姬鬆出現之前,他或許也和那些人一樣,為了點蠅頭小利,做出有違本心之事。但現在不用了,姬氏,鄭氏,周氏,江東世家,以及勳貴集團,有了這些人,其他世家敢放個屁試試?
事實證明他的決策是正確的,政治上同盟讓他在朝中如魚得水,經濟上同盟讓鄭氏在諸多領域都得到了姬氏扶持。
海外領地都不必說了,在其他世家還在為海圖奔走的時候,他已經乘坐著姬氏賣給他的海船出發占地盤了。到現在,鄭氏海外領地已是大唐最大的領地之一。
倒不是他不想占領更大的地盤,畢竟海外土地太多了,根本就占不完。並且朝廷有規定,沒有實施實際治理和開發的土地,就算你占了,朝廷也不會承認,甚至一旦發現還會收取重稅。
加上姬鬆曾經告訴過他,現階段占領太多的領地完全沒有必要,那就是空中樓閣,一遇到風暴,就會成為廢墟。
有多大的本事就吃多少飯,等實力強,再去占也不遲。
於是,鄭氏出海後第一個占領的就是現在位於海峽北岸的一處海灣,不說彆的,就每年港口收稅就收到手軟。
其他世家沒少背地裡罵他吃獨食,但又有什麼辦法?
中原的土地現在對鄭氏來說已經不怎麼重要了,在領地有無數的肥沃土地等待開發,隻要有人,就不愁土地的事情。
並且領地有著鄭氏的私兵,雖然人數不多,但在眾多資源的堆積下,戰力還是不錯,足以保障鄭氏的利益。
更何況,鄭氏隻要不造反,沒人不長眼來攻打他的領地,真以為鄭氏就這點家底?
所以,中原大量的土地都在售賣,不光是鄭氏,裴氏,盧氏,王氏等世家都在發賣土地,因為他們已經顧不過來了。
與其在中原為這點土地和朝廷你爭我奪,還不如去領地開發土地,那可都是自家的。
加上依附於家族的人口大量朝海外轉移,而朝廷也將無數無地百姓轉移至其他地方,誰還願意給世家種地?自己當家做主不香嗎?
現在隻要去邊地的,誰家不是良田無數?誰在乎世家那點東西?
於是乎,世家們發現想找到替他們種地的人沒了,但地還在哪裡,不種隻能荒廢。但朝廷可都看著呢,第一年還行,第二年要還是荒著,那就等著被彈劾吧!
世家最在乎臉麵,這要是傳出去世家占著茅坑不拉屎,那還不得被天下人噴死?
到了現在,他們終於明白了朝廷的險惡用心,這簡直就是釜底抽薪啊。
先是放開讓他們出海,在嘗到甜頭後不斷朝外麵轉移人口。要知道人口可是朝廷的命根子,誰敢在這上麵做手腳,真以為當年李世民不敢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