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奴伺候您一輩子,現在臣老了,恐怕也沒幾年好活了,老奴.......老奴想.........”
靜,明明在外麵,但此時卻顯得安靜至極。陳壽五體投地不敢抬頭,長長孫欲言又止,但卻始終不曾開口,姬鬆更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你想好了?”許久,李世民開口道。
陳壽猛地抬頭,不可思議地看著陛下。
“陛下問你想好沒有?發什麼愣啊!”長孫在一旁提醒道。
“老奴.......老奴........想出宮!”陳壽用儘全身的力氣說完這句話,渾身顫抖匍匐在地。
“唉,都走了,都走了,隻留下朕了!”
李世民站前來親手將陳壽扶起,此時的陳壽早已淚流滿麵,哽咽道:“陛下......老奴....老奴舍不得你啊!”
“行了,舍不得又如何,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準備準備,交代後事情就出宮去吧。”李世民有些意興闌珊,熟悉的人一個個都離自己而去,這種感覺實在是不痛快。
長孫在一旁看的真切,但又不知如何安慰,隻能將脾氣發在姬鬆身上。
“你這家夥倒是好本事,服侍陛下數十年的陳壽都讓你給說動了凡心,好手腕啊!”姬鬆哪裡聽不出這是在諷刺自己,但他早已練就鐵皮神功,刀槍不入了,裝糊塗道:“娘娘您說什麼?臣不就是說家裡缺個養鳥的嗎,誰知他竟然想出宮?”
“呸,養不熟的白眼狼,陛下,娘娘放心,等到微臣手中,管教他好好乾活,不乾活就不給飯吃........”
眼看姬鬆說的越來越離譜,長孫連忙讓他閉嘴,警告道:“本宮可是將醜話說到前頭,陳壽雖然隻是個宦官,但這些年服侍陛下兢兢業業,早年就為陛下擋過刀。你要敢虧待人,看本宮怎麼收拾你。”
李世民也不甘落後道:“朕發現你這繳獲越來越不是東西了,張口謊話連篇,就沒一句實話,睜眼說瞎話的本事,跟誰學的?”
看著扶起二人對自己口誅筆伐,他也開始耍起了無奈,嘀咕道:“還不是跟你們學的......”
“什麼?你說什麼朕沒聽清楚,有本事再說一遍?”李世民頓時火冒三丈,在這混蛋麵前就忍不住發火,壓都壓不住的那種。
“沒啥,微臣是說自己不該在陛下和娘娘麵前裝糊塗,隻是微臣實在不忍心他服侍陛下一輩子,現在老了卻沒了著落,就想著找個地方給他養老,等死了也有一安身之地。”
李世民頓時啞了火,這些事情他難道不知道嗎?不,他都知道,宮中這些年知道的太多,不到萬不得已是是不會放出去的。
這些人早年在宮中憑借主子還能有點地位,一旦年老不堪用,最後都沒了著落,就算是死了,也不知道有沒有一地安身,隻能成為孤魂野鬼!
“朕有時候真是看不透你,說你仁吧,麵對敵人可以不擇手段。說你軟弱吧,幾次大戰下來怕是隻是有數十萬人在你手中灰飛煙滅。”
“你可以為一塵埃在朕麵前耍心思,也能在麵對不公時想得開,真是..........”
姬鬆默然,或許是前世的影響對自己太大,就算現在身處高位,心中卻還有些底線,他可以殺人,甚至殺死很多敵人,他都不會有任何愧疚。
但麵對弱者,他總是有一股同情心在作祟,他沒有那種瞧不起人的想法,也沒有高高在上視人如螻蟻的覺悟。
說自己天真也好,殘忍也罷,他都不在乎。
他隻是希望天下強者對弱者存有一絲同情,就算他們對本身而言隻是螻蟻,但請不要去傷害他們。
“這或許是臣心中的一點良心作祟罷,看不得人受苦,有時候寧願親手結果了對方,也不願他生不如死的活著,人是要有底線的,當一個人沒了底線,那就不是人了。不是魔就是神,那已經和人不是同一個物種了。”
他對李世民深深一拜,鏗鏘有力道:‘陛下能克製自身欲望,放手新君施政,此為大仁。不為權利所困頓是為勇,如此破了當年詛咒,全了天家親情。現在大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為後世開創了前路,為後世楷模。’
“臣現在就可以斷言,古今之帝王,能乳陛下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臣為陛下賀,為大唐賀,為華夏賀!”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世民聞言動容不已,心中那點不舒服頓時煙消雲散。一旁長孫也屈膝道:“臣妾也為陛下賀,為大唐賀,為華夏賀。”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良久,李世民親手將兩人扶起,輕拍長孫道:“你怎麼也跟著他胡鬨?什麼萬歲,萬萬歲的,儘是奉承之言,當不得真的。”
“不,臣妾是真心為陛下賀,大唐有陛下,必將榮耀千古。”
姬鬆也適時上前笑道:“人雖然年不過百,但人的精神卻可以流芳百世,萬世,這不就是變相的永垂不朽,與世長存嗎?”
李世民一愣,隨即哭笑不得地指著姬鬆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有時候他都不得不佩服姬鬆的這張嘴,黑的都能說成白的,白的也能說成黑的。彆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他總是能另辟蹊徑,找到關鍵之點,從而以點破麵。
“你啊,朕真不知說你什麼好,有時候把人能氣死,恨不得拿鞭子抽你,但每當動手的時候卻舍不得下手,朕的皇兒們都說朕太過偏心。臣子們就不說了,這些年為了你的事情,朕沒少和他們頂牛。”
姬鬆臉色露出一絲笑意:“要不是陛下寵愛和信任,臣也不可能有如今的地位和成就。臣本山野小兒,蒙陛下不棄,委以重任。這些年來臣看上去滿不在乎,但哪日不是戰戰兢兢,就擔心辜負了陛下的期望,讓陛下失望。”
“所以,與其說是臣天資聰穎,還不如說是您成就了臣啊!”
“正所謂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您正是那位伯樂啊!”
姬鬆說道興處,張口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馬之千裡者,一食或儘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儘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