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第二個禮拜三,天氣清朗,風和日麗。
山穀北關軍堡外的荒原訓練場一派熱鬨景象,威爾斯軍團的比武大賽正在緊張激烈地進行中。
無論是士兵還是軍官都對這場比武大賽十分重視,對於士兵而言這場比武一旦獲勝不僅能給他們帶來等候的獎勵和名譽,更主要的是普通戰兵除了戰場軍功外還能通過這種比武大賽獲得晉升低階軍職的機會,雖然隻是小隊長這樣不入列軍官的軍職,但對士兵們而言這已經足夠吸引人了。
對於軍官而言更為重要,因為比武大賽的結果將被軍團指揮營帳的吏員們記錄在冊,作為軍官們晉升職位的重要依據,這種關係這地位升降的事情他們不會輕視的,況且軍團指揮官亞特會親臨這場比武大賽,軍官們怎麼可能放過這種既不要命又能表現得機會。
比武大賽分為三個大的部分,本質就是對軍隊平日訓練的考驗,分彆是——士兵個人戰技、軍陣、對抗。
三個項目中又根據各自所屬的兵種進一步細分,個人戰技比武以小隊為基礎,先以小隊為單位在各自的中隊中比試,獲勝的一方將可以進入旗隊規模的比賽,在旗隊中獲勝的就可以榮獲參加軍團比武的機會,能夠在軍團數百人麵前露麵,對於普通士兵而言是莫大的榮耀。
當然不同兵種間的比武內容也是不儘相同,普通步兵當然是矛盾攻防、舉重比試、摔跤角力、奔跑比賽等項目;重甲步兵主要是刀劍斧錘盾、負甲衝陣等項目;騎兵當然是騎術、騎矛、馬上揮砍等項目;弓弩手基本就是射術;軍法侍衛隊被列入了騎兵的序列進行比試。值得一提的是輜重隊也參與了比武大賽,隻不過他們的比試內容要特彆一些,主要是戰場救治、搬運糧草、驅馬駕車以及搭建營帳等項目。
這些都是個人戰技的比試內容。
軍陣和對抗就是以中隊為最小的比試單位。
軍陣比武主要是比試戰戟短矛陣型和戰時行軍以及戰陣衝鋒陣列;對抗訓練就是在軍陣的基礎上模擬戰場的真實廝殺,隻不過對抗雙方手中的武器換成了訓練用的長棒短棍。
這場比武訓練已經準備了許久,軍團指揮官營帳的奧多和安格斯兩位副官領著一眾營帳吏員和旗隊長們足足謀劃了一個禮拜,最後經由亞特親自修改後才宣布開始的。
比武大賽持續三天,今天是最後一天也是最精彩的一天。
訓練場上,除了駐守溫切斯頓莊園的第一連兩個中隊戰兵以外,威爾斯軍團所有的士兵都圍在訓練場周邊觀看這場最後的一場對抗比試。
晉級最後決鬥的是第一連第二旗隊和第二連第三旗隊,兩個對向而立的旗隊一百三十多名士兵在各自旗隊傳令兵的軍旗揮舞和號角聲中朝對方列陣衝了過去,他們的目標就是在奪得對方軍陣中跟隨指揮官的那麵軍旗。
兩支旗隊的後麵是從其他幾個旗隊挑選出來的軍官,他們負責觀察兩支隊伍的“傷亡”情況,他們的戰損估測也是評定勝負的關鍵要素。
比鬥場四周士兵們的助威呐喊聲響徹天空,比鬥場一側的點將台上,幾個旗隊長以上軍官站在亞特兩側輕聲討論著台下的比武。
兩個旗隊一接觸便陷入了“鏖戰”,他們都是軍團步兵,平日裡都是接受的完全一樣的訓練,軍陣的進攻防禦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所以誰也不能在初始階段取得優勢。
就在兩個旗隊僵持不下的時候,科林貌似有些心急,他居然將護衛兩翼的戰戟兵調往了中間進行突破,而安德魯抓住了“敵人”的致命破綻,旗隊指揮旗幟突然向右翼揮舞,麾下的一個頂住正麵的預備小隊立刻朝右翼轉移集中攻擊了科林旗隊的右翼薄弱,科林旗隊的右翼被安德魯旗隊突破,幾個握著短棍的士兵衝右翼橫穿進科林旗隊,不停地毆打著敵人的側身。
第一連第三旗隊長韋茲看著台下被揍得快要潰陣的科林旗隊,忍不住道:“科林這是這麼了?連安德魯都應付吃力了,該不會是還在思念春日舞會上認識的那位安德馬特堡姑娘吧?”
“韋茲兄弟,聽你這個意思是我們安德魯就應該輸給科林?”第二連第二旗隊長特裡鐸克聽了韋茲的語氣,貌似隻有科林發揮失誤才會讓安德魯占據優勢一般,心裡當然不會服氣。
“我可沒說這樣的話,隻是科林兄弟確實是飽經戰陣,他應當知道線陣的薄弱就在側翼防護,他居然為了中間突破居然抽空了側翼防護,讓對手攻入了右翼,這實在是不應該的。”
特裡鐸克一想,科林確實不應該出現讓敵人突入右翼的失誤。
科林當然沒有被春日舞會上認識的那個大胸脯姑娘迷倒,他早就注意到了右翼已經被幾個“敵兵”突入,而且他更注意到了“敵軍”的重心正像決了堤的湖泊一樣開始從正麵向右翼傾斜,隨著越來越多的“敵兵”被吸引到右翼,正麵的“敵軍”陣型越來越薄。
科林等的就是這個機會,“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