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景德鎮禦窯遺址,同樣發現了數量較為龐大的碎瓷片,還有不少釉上彩半成品,並發掘出土了部分釉上彩顏料、配製釉上彩的原料等等,而其他名窯必然也是一樣。
雲舟簡單看了一下,兩堆碎瓷片中一邊比較零散,基本都是小塊的且屬於瓶身,而另一邊能明顯看到幾個帶‘底款’的,如‘大明宣德年製’、‘大清雍正年製’這種,但都是不完整的。
攤販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沒等他詢問就指著兩堆碎瓷片說道:“這堆碎瓷片二十一片,這堆三十一片。嘿嘿,您多挑一挑,沒準兒能湊出一件完整的瓷器呢。”
雖然這樣說,可誰都知道這種可能性極小。
這些瓷片都是混在一起的,隻是按照顏色簡單進行了分類,裡麵包含著不同器型、不同年代、不同紋飾的碎瓷片,需要極強的眼力和見識才能將它們分辨出來。
這就像將十幾個拚圖碎片全都打亂了,讓你拚出一個完整的拚圖來,簡直無從下手。
最重要的是,這些碎片很多都是殘缺不全的,很可能找來找去隻能拚出一半或三分之一件瓷器。
雲舟在三十塊一片的那堆瓷片裡掃了一眼,他想找的隻有一種類型:明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瓷器,而且偏向於瓷碗、壓手杯或者高足杯這樣小器型的物件。
這是他昨晚反複思考之後的定下的方向。
首先是因為永樂時期鄭和下西洋之後,從伊|斯|蘭地區帶回一種叫“蘇麻離青(也稱蘇泥勃青)”的鈷料,這種鈷料燒製過程中會使得青花呈現出藍寶石般的鮮豔光澤、容易暈染並出現黑色斑點,也被稱為‘鐵鏽斑’。
這是永宣時期青花瓷器的一大特色,相對容易辨認;而在明成化之後,‘蘇麻離青’這種鈷料就用得差不多了,改為了其他青料。
其次是因為壓手杯之類的物件器型較小,通過碗沿和杯沿的沿口更容易找到對應的碎瓷片。
如果是大梅瓶、大天球瓶這種器型,碎片多且難以拚湊,以他目前的能力,估計眼睛看花了都找不出來。
雲舟在一堆瓷片中慢慢翻找著,有意識的尋找青花瓷器碎片。找到後挑出青花中帶有明顯鐵鏽斑的,然後再區分帶有口沿、底款或者紋飾較為類似的瓷片,其他的一概不看。
就這樣找了大約二十分鐘,最終他隻在這個攤位上找到了四片符合特征的瓷片:兩片屬於殘缺的底部、兩片是口沿附近的。
不過從碎片的形狀和紋飾來看,這四片中有兩片屬於同一件瓷器,另外兩片應該屬於兩件不同的瓷器,是不可能將它們拚湊在一起的。
雲舟對這種結果早有預料,倒也沒有覺得失望。
他將這四片瓷器單獨挑出來讓攤主包好,付了錢之後便朝下一個攤位走去。
三個擺著碎瓷片的攤位都已經全部看過了,目前雲舟的包裡裝有十一片明永宣年間青花瓷片,但大多數不是同一件瓷器上的,拚不成完整的瓷器。
現在隻剩下那個中年男子所在的攤位還沒有看。
少年站在原地猶豫了一會兒,還是走了過去。
中年男人見到他之後眸中帶了幾分詫異,這個年輕人他記得十分清楚,前兩天剛在自己攤位上買了一隻仿清代民窯的青花罐,難道他不知道自己被坑了嗎?
隨即一想,也有這種可能。
畢竟這個年齡的年輕人大多衝動、自負、愛麵子,自己認準了的東西不喜歡彆人反駁。
沒準這個少年特彆相信自己的眼光,還沒找彆人鑒定過,又或者家中長輩的眼力也不怎麼樣嘛。
中年男人對自己造假的手段很有幾分自信,起碼那青花罐的蓋子是真的,還是官窯的呢,比起市場上那些一眼假的仿品可不高明多了?
他心中得意,看了一眼眉目清朗的少年,既然是自己送上門來的,那他就不客氣了。
中年男人刻意保留著自己不過分熱情的態度,“原來是熟客,這次想看看什麼?”
見少年的目光停留在一堆堆的碎瓷片上,語氣淡淡道:“碎瓷片三十塊一片,隨便挑,不還價。”
雲舟“嗯”了一聲,彎下腰用瑩白的指尖一片片翻開散落的碎瓷片,開始尋找他要的永宣青花瓷。
這個攤位上的碎瓷片比彆處更多,或許能有所收獲。
攤主看了看即使被傘遮住仍舊刺眼的陽光,心中煩悶,開了瓶冰水咕咚咕咚的喝了半瓶,對雲舟道:“你選好了就跟我說,到時候一塊算錢。”
說著一邊玩手機一邊攤在搖椅上扇起了扇子。
這些碎瓷片都是小錢,沒有大生意上門的時候他才靠著這些賺錢。三十塊錢一片,一百片才三千塊,還得去掉從外地送來的運費,遠遠比不上完整的瓷器利潤豐厚。
攤主這樣想著,大熱天實在懶得招呼對方了。
正因為如此,他就這樣錯過了一個‘大漏’。
作者有話要說:撿漏開始啦。
【注②摘自百度百科及個人圖書館。】
感謝在2021-11-20 20:48:49~2021-11-21 19:54:2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迷彩牛、Ponshe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簡茸他爹 4瓶;z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