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直播)(2 / 2)

原來不是盜墓賊。

既不是盜墓之賊,那便沒有辦法了。

水澆地,地理因素。

天災總是人為不可避免的。

這墓恰好建在了水澆地上,上官昭容的墓,也恰巧在一千三百年之後才得以現世。

一千三百年啊,何其漫長的年限。

他們能得以看到來自千年之後的天幕已然是比旁人幸運太多,看不到上官昭容的壁畫,也莫要強求了吧。

隻是令眾人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神音話鋒一轉。

【但我認為這壁畫沒有保存並不是水澆地的緣故。】

【正常情況下,壁畫是要有底障和白灰牆皮這些保護措施,才能使得壁畫曆經千年歲月仍然不被侵蝕地被保存下來。】

【出現的白灰水說明,這裡曾經確有壁畫的存在,隻是沒有采取任何保護措施。】

【這樣的疏忽是不應當出現在這種五個天井的高規格墓葬的。】

什麼?

沒有保護措施?

聽到此言的文人們擰胳膊掐大腿,扼腕歎息。

這如何能沒有保存呢?

這可是皇家之墓啊,不應當出現如此疏忽啊。

這個一睹上官昭容之墓壁畫的機會,就放在他們眼前,可是因為造墓者的疏忽,這精美的壁畫不見了。

文人們想了又想,把腸子都轉了幾百個結。

想不通啊,實在想不通啊,這樣細小的疏忽是不應當發生的呀。

太極殿前的百官將目光齊刷刷看向李隆基。

皇室之墓的壁畫因為未保存而出現了問題!

這問題在千年之後發現,已然沒有任何解決的辦法了。

但是現在不同啊!

他們是什麼?

他們就是這天幕裡的神音所說的古人啊!

一時之間,太極殿前洋溢著歡快的氣氛。

從未想過能因自己是古人而得到如此的快樂。

百官從未覺得改變曆史離自己如此之近。

如果說上一次天幕降臨,是為了警醒當今聖上,在位的君主。

那麼這次天幕降臨,想必就是挽救上官昭容之墓吧!

上官昭容已然故去六年。

若單獨看著六年的光陰,的確並不短暫。

六年,足以讓一個繈褓中的嬰兒變為懵懂稚兒。更為大戶些的人家,孩子六歲,便當啟蒙了。

可若將這六年與一千三百年的光陰相比呢?

六年何其短暫!

而現在作為後人口人的古人,他們可以將壁畫保護完好以留傳後世。

一時之間,李隆基感受到了眾人探射燈一般的目光。

能有此目光的,大多是些不知曉當年唐隆政變細節的大臣。

而知道內情的姚崇、張說、劉幽求,全都沉默了。

李隆基也沉默了。

【墓道和天井的過道會設置壁龕,這裡是放置隨葬品的地方。隨葬品的數量規格自然也與墓主人的身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壁龕轉封門完好無損,這說明墓完好,沒有被盜。】

【至此,可以排除盜墓賊盜墓的情況了。】

【但壁龕內的陪葬品,相對於上官婉兒二品昭容的身份來說,著實是有些寒酸了。】

【壁龕裡散落著的陶俑東倒西歪亂成一團,種類少不說,而且製作相當簡陋。陶俑的麵部十分不清晰,甚至是背麵有明顯切割的痕跡。高等大墓的會出土的高級唐三彩,這裡一件都沒有。】

聽至此,文人心寒。

開啟一個流派的才女如何隻得如此結局?

究竟是因何,讓她在墓沒有被盜的情況下,隨葬品如此不合她的身份?

聽神音之言,百官皆是驚詫。

壁龕轉封門完好無損,墓沒有被盜過。

那也就是說,這堆寒酸的隨葬品,是在下葬之時,就被塞進去的!

可皇家何至於缺這點錢,既然建了五個天井的墓,為何潦草準備這等殘次的隨葬品。

不僅是讀書人和為官者,乃至於後宮之中並不乾政的嬪妃都嚇了一跳。

王皇後皺眉道:“並不應當如此啊?上官婉兒是二品昭容,更遑論她不是一個普通的昭容。”

趙麗妃不明白,因此詢問道:“為何不是普通昭容?”

王皇後為她解釋道:“女官體係並不成熟,隻止步於五品,五品之上無任何空間晉升。但上官婉兒之才,之能,都遠遠超過了五品女官應當具備的,所以走了嬪妃的晉升體係。”

“嬪妃晉升的這套體係,能使她晉升之路暢通無阻,甚至升至一品。”

王皇後總結道:“準確來說,她不是嬪妃,她是能起草文書,甚至幫皇帝決斷家國大事的內宰相。”

王皇後這麼說,趙麗妃就更困惑了:“那她的墓便更不至於如此簡陋了。”

對此,王皇後搖搖頭。

她也並不知道這究竟是何緣故。

神音還在繼續。

【進入墓室,考古的專家看到了更讓他們震驚的畫麵。】,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