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詔書最終沒有實現,屬於韋後一黨的宰相宗楚客認為:“相王輔政,於理非宜;且於皇後,嫂叔不通問,聽朝之際,何以為禮。”意思是相王還有韋後是叔嫂關係,按照古禮叔嫂不說話,所以不能讓二人一同輔政。因此韋後以強硬的手段,無視了這份詔書。】
【詔書雖然沒有施行,但是可以說,這份詔書,是上官婉兒和韋後並非一派的證據,是她心向李唐皇室的證據,憑借這詔書,完全可以讓李隆基饒她一命。】
【但是偏偏,就在李隆基看過詔書之後,乾脆利落將上官婉兒斬於旗下!】
伴隨著天幕這聲乾淨利落的“斬於旗下”,看著天幕之人都縮了縮脖子。
長安街的百姓看著天幕,呆住了。
莫說是皇家秘聞,就是尋常人家的八卦,那也是值得聽一耳朵的。
他們聽得格外認真。
“乖乖,裡頭還有這麼多彎彎繞繞?”
“當皇帝的都有幾把刷子的啊。”
“可是為什麼要把上官婉兒殺掉嗎?她不是用詔書表明了自己向李唐皇室的心了嗎?”
文人們險些將自己的手腕掐斷。
快說啊,陛下為何要殺了上官婉兒?
她明明有保命的詔書,她明明不是韋後一黨。
哪怕那詔書並沒有施行,也不該落得被斬於旗下的結局吧!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李隆基在上官婉兒死後,都要將她的墓給掘了,挫骨揚灰?
太極宮前,心思縝密,為官頗久的一些大臣都猜出了原因。
他們看了看站在最前麵的李隆基,又看了看天幕,千萬句話最終隻餘一聲歎息。
天幕之上,不算清晰和穩定的畫麵裡,人來人往,那刻著上官婉兒墓誌銘的,有千年曆史的石頭,就靜靜放在那裡。
【公認為韋後一黨的上官婉兒為何要立這樣的一份詔書呢?又為何在政變之後獲得了平反並擁有了諡號呢?又為什麼,上官婉兒在出示了這份詔書之後表明自己的忠心之後,李隆基已然如此決絕,甚至一刻鐘都沒有等殺掉了她呢?】
天幕一連拋出了這麼多的問題,字字直接戳在了眾人的心上。
太極殿前,文武百官仗著陛下不會回頭,伸直了脖子,拉長了耳朵。
是啊,為什麼呢?
後宮之中,本各自坐著的嬪妃放下手中的瓜子站了起來。
是啊,為什麼呢?
頭發胡子皆已花白的沈佺期擦了擦眼淚,佝僂的身子都更直了些。
是啊,為什麼呢?
長安街上,小販不再沿街叫賣,呆呆看著天幕。
是啊,為什麼呢?
街上各個店鋪不再開門做生意,掌櫃的店小二都出來了。
是啊,為什麼呢?
酒樓裡的客人停下了夾菜的筷子,從窗戶那伸出脖子往外看。
是啊,為什麼呢?
炒菜的大廚拿著大勺就跑了出來,火都忘記關。
是啊,為什麼呢?
文人們扼住腕生怕聽到什麼讓自己難以接受的原因,一雙眼睛緊緊盯著天幕。
是啊,為什麼呢?
李隆基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他能預感到天幕要說些什麼。
天幕這是要與朕為敵。
朕要完蛋啊!
李隆基捂著心臟,感覺自己受到了刺激,馬上就要垂直倒地了。
眾目睽睽之下,神音一字一句,擲地有聲。
【李隆基為何看過詔書之後,立刻殺了上官婉兒?】
【因為,這份詔書是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同所寫。】
【因為,為上官婉兒平反,是為太平公主所為。】
【因為,婉兒墓中的這正書三十二行,滿行三十二字,全文九八十二個字的墓誌銘,是為太平公主所撰!】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所屬一派。】
【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之情誼被史書抹去,被掩埋地下長達一千三百多年,而在婉兒之墓被發現之時,這份千年前的情誼才終於被世人所知曉。】
【這是在婉兒之墓出土後,一個真真正正與史書完全相悖的發現。】
【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的關係被誤解了一千三百年,她們惺惺相惜深厚的情誼,在一千三百年之後,人人皆知。】
神音話音剛落,長安街都沸騰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