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病人可是周主任熟人,市人民醫院現在正是重新樹立品牌的時候,要是連根魚刺都解決不了,會嚴重影響品牌的樹立。
雖然這個魚刺確實很麻煩,但是作為患者可不這麼想,一個魚刺開胸還沒找到,這是什麼水平。
這些還是次要的,魚刺要是在血管裡沒有取出來,它停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個隱患,非常危險,會引起不可預料和控製的出血、感染、栓塞等等,萬一進了腦內,那還得開顱,說不定會引起顱內感染。
“要不要再用C臂機照一下?”
周主任小聲地提醒,剛剛已經用C臂機照過,但是沒有找到,說不定楊教授會有新發現。
“把剛才你們照過的片子全部拿出來給我看看。”
X光C臂機畢竟是利用X線,有電離輻射,照太多也不是好事,楊平決定先看看他們之前照過的X片,如果需要查漏補缺,再補照不遲。
在台下觀摩的醫生立刻將C臂機的屏幕調過來,方便楊平看到,然後將裡麵儲存的剛才拍的片子調出來。
這已經不需要補拍,從頭到腳的正側位X片全部有,楊平湊近認真地看,沒有發現魚刺的影像。
魚刺是骨質的,密度跟人的骨組織差不多,所以在X片顯示是細小的針狀,還是比較顯眼的,除了骨骼阻擋的部位,其它部位很容易發現。
骨骼阻擋的部位也不多,比如顱內、椎管內、胸部的肋骨部位等等。
所以C臂機的作用有限,它存在檢查的盲區,這個時候必須用彩超來彌補C臂機的不足,彩超與C臂機兩種機器的結合,基本上可以讓魚刺無處遁形,因為他們剛好可以覆蓋對方的盲區。
“我們先把食管和主動脈的破損修補好,然後再用彩超探一探。”楊平決定用彩超試一試。
目前能夠用的方法隻有幾個:現在采用的隻有X光C臂機和彩超,至於CT,需要結束手術,搬運到CT室檢查完後,重二期手術取魚刺,在這個搬運的過程中和等待的時間裡,魚刺很可能再次移位。
儘量這一次手術解決問題,實在不行再留到下一次手術。
周主任和助手對主動脈和食管進行修補,魚刺紮出的破口非常小,目前在主動脈上的表現就是血管外膜下的血腫,需要打開外膜,清除血腫,才能看到點狀的針孔,食管也差不多,隻是血腫沒有那麼明顯。
主動脈的破孔正好在主動脈弓的位置,血運的壓力非常大,血運隨時可能從小孔擠出,然後撕裂血管,造成大出血死亡,即使不大出血,也暫時不出血,也極易造成主動脈夾層,主動脈夾層也是非常危險,患者隨時可能死亡。
出血還可以通過食管主動脈漏進入食管,造成患者嘔血,嘔血誤吸入氣管會造成窒息死亡。
總之,這個破口必須修補,否則就是一顆致命的定時炸彈。
周主任這邊一邊修補主動脈與食管的破口,巡回護士一邊準備彩超機和無菌的超聲探頭。
待周主任將主動脈與食管的破口修補完畢,楊平決定用無菌的彩超探頭先將術區及術區周圍的無菌區探查一遍,主要目標還是這個區域的主動脈和食管。
魚刺藏在周圍其它部位可能很少,如果隻是在鄰近的地方,那麼C形臂X光機很容易發現,因為現在術區是打開的,沒有明顯的胸骨遮擋,即使後肋骨有遮擋,剛剛周主任照這個區域的時候使用了很多斜位片,儘量避開肋骨的遮擋。
按照人體的生理規律,魚刺肯定是順著血流方向越走越遠,而且一定會在某個地方卡住,也不可能又回來,所以這樣順著血流方向做地毯式的搜索,理論上肯定能夠找到,隻是看醫生的彩超識彆水平能不能做到而已。
手術區域沒有,附近的無菌區域也沒有,那麼就應該關胸,不能讓胸腔總是敞開,關胸後後去探查其它地方,楊平吩咐周主任:“關胸吧,關胸後我們再探探其它地方。”
術區沒有探到,周主任心裡又多了幾分忐忑,患者本來就勉強同意做手術,現在開胸找不到魚刺,這事不好交代。
如果等會找到還好,萬一找不到魚刺,術後又要跟患者家屬一大堆解釋,最後這事還沒完,魚刺肯定還要找的,待患者休息一幾天,第二手術是絕對免不了的。
周主任在忐忑中帶著助手關胸,整個人變得有點機械,畢竟他是沒見過什麼大世麵的。
這些年市人民醫院的胸外科,沒什麼像樣的手術,他也沒有機會出去進修學習,哪裡可能進步。
此時周主任越想越心煩意亂,在這種心情下,他帶著助手完成關胸,等待楊平的下一步指令。
很快,彩超準備好,楊平按照主動脈及分支的走形,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探測,從血流中尋找魚刺的超聲影像。
楊平先把主動脈的主乾看一遍,因為剛剛的術中彩超要照顧無菌原則,隻探查未被無菌布單覆蓋的手術區域,其它區域比如腹部都沒有看。
經過檢查,胸主動脈、腹主動脈主乾沒有發現魚刺,主動脈從心臟發出後沿途發出很多分支,這些分支又發出分支,楊平看完主乾,隻能照著這些分支支配的部位一個一個探查。
往上要看頸部,腋窩、雙側上肢,往下要看腹腔的肝膽胰脾等臟器,再看盆腔、雙側下肢,總之每一個部位都不能遺漏,它可以走到任何一個可能的地方。
魚刺刺破食管和主動脈倒是比較多見,但是跟著血流到處走,這種情況很罕見,楊平清晰地記得,華西醫院血管外科曾經發表一篇SCI論文,報道的案例就是魚刺進入主動脈,然後順著血流的方向遁走。
當時醫生也是開胸後沒有找到魚刺,最後不得不放棄手術,讓患者回到病房後重新做CT檢查,結果發現魚刺在肝動脈,等患者休息後可以承受第二次手術的時候,醫生又給患者做一次手術,從右側肋下緣進入腹腔,直接找到肝動脈,用手觸摸的方式找到魚刺的位置,切開血管找到魚刺。
可是現在這個患者的魚刺明顯沒有在肝動脈,整個腹腔都沒有看到魚刺的影子,難道真的要放棄手術,重新做CT後再計劃二次手術。
楊平對自己的彩超水平還是非常自信,不存在自己看不到而漏診的情況。
胸腔腹腔全部做完,沒有發現魚刺,周主任心裡更加發毛:“要不要送去做全身CT來看看?”
做CT當然好,但是如果用彩超能夠發現就不需要這麼麻煩,直接在手術室一次解決,比增加一次手術好很多,至少減少患者所受的手術打擊。
“不用這麼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