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理想模型(1 / 2)

如果兩個人,在力量、耐力、感知、抗擊打能力等多個方麵都勢均力敵,並且可以以理性的態度來處理對方拳路,那會是一個什麼效果呢?

毫無疑問,就會變成“理想化的動作設計”。

事實上也就是這樣。很多動作電影、功夫電影,會有意無意的削弱攻防雙方的力量,將體能、反應的差距抹平。現實之中,絕對體能更弱的人接更強的人一拳,這個人就會昏迷。但是在電影之中,一個武師就算被力量遠強於自己的人打得吐血,也能不當回事的繼續戰鬥。

攫欝攫欝。隻有在高手對抗雜魚的時候,這種“人體的脆弱性”才會被表現出來

骨折骨裂之類表麵上看不出來的毛病,也會被有意無意的忽視。

肌肉的疲勞與損傷也會不會體現出來。

動作演員在漫長拍攝時間、一身傷病,才能換來角色數分鐘的強大。

在這種理想化的情況下,兩名武者的攻擊都能被彼此反應過來、守住並且化解。

在這種狀況下,擅長貼身的永遠無法真正近身,擅長腿法的永遠找不到起腳的理想角度,懂拳的會被閃躲過所有大威力擺拳,指向要害的兵器一定會被兵器格擋。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分出勝負,也就必須等一方犯錯。

而高橋子怡與基安邦的r模型,就是在表現這種戰鬥。

等待犯錯,某種意義上,一個拳師想要在街頭實戰中取勝,也得等對手犯錯。但不同的是,在街鬥之中,缺乏訓練的好勇鬥狠之輩,往往第一個動作就會呈現出高手眼中的“低級錯誤”。

&21434&21437&32&38405&31508&36259&32&121&117&101&98&105&113&117&46&99&111&109&32&21434&21437&12290但關鍵在於,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抓住這個錯誤。

這也是許多傳統武術最核心的應用場景在街鬥之中抓住技巧遠不如自己的人所犯的錯。

但是在高手身上,這個“等犯錯”的時間,就被拉長了。

基準人的神經信號傳遞速度,相對於地球本土的脊椎動物來說,又有一次提升。而智能係統的介入、處理,再一次加快了思維的速度。

巘戅閱筆趣巘戅。甚至大多數的攻擊都是由虛擬模型來完成的。

兩人由於義體的力量被限製,所以隻是擺出起手式,然後在打鬥之中有以動作示意有可能的變招。

兩人的身邊懸浮著數組虛擬模型,以兩人構思的拳路對抗。而身為仲裁人的艾鐵狼則提供計算力,同時以自己的武學意識進行評判與修正。

不同的拳路存在不同的變招。在正常情況之下,人隻能選擇一個變招。

但是在這種比試之中,武者可以同時選擇幾個變招,由不同的虛擬模型打出去。而對方見招拆招,自然也會體現出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會由新的模型所實現。

雖然是兩個人在對抗,但是涉及的攻防卻有十組以上。

當然,這些虛擬模型的對抗也不是無限製增加的。人類生物腦是有限的,計算的資源也是有限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