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戚同文:書同文也(1 / 2)

國家勸學育才,必求為我(我朝)所用,輔我(我朝)風教,設使(教授)皆明/經籍之旨,並練王霸之術。

使天下賢俊,翕然(一致)修經濟之業,以教化為心,趨聖人之門,成王左之器。

故臣以為……

傍晚時分,範仲淹連晚食都顧不上吃,一直呆在書房,頗有劄子不寫完,不休息的架勢。

縱觀範仲淹過往的履曆,對他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雎陽書院求學的那段日子。

雎陽書院與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嵩陽書院並成為北宋四大書院。

(ps:四大書院之所以出名,其根本原因還是天子的,白鹿洞書院於太平興國(太宗)年間,得賜國子監本《九經》

嵩陽書院於至道年間(太宗),得賜匾額‘太室書院,及國子監本《九經》

嶽麓書院於鹹平年間(真宗)得賜國子監本《九經》,大中祥符年間又得禦賜匾額

雎陽(應天)書院於鹹平年間得賜匾額

皇權社會嘛,天子就是最大的變數,其他書院不是不夠優秀,隻是名聲不顯,隻在當地有名,如嶽麓書院,是在得禦賜匾額後,才聞名天下的)

因此,範仲淹上書的劄子,其中很多內容都是參照雎陽書院得來的。

不過,雎陽書院現在應該稱‘應天書院,。

雎陽書院坐落於宋州宋城縣,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感念宋州是太祖的‘龍興之地,。

於是下詔將宋州升格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應天府再次升格,成為大宋的陪都,始稱‘南京,。

雎陽書院的前身為南都學舍,創立於後晉(五代936-946)時期,由當地的名士楊愨(que四聲)創立。

起初,南都學舍隻是一間很小的私塾,直到得到了當時的某位官員資助,這才日益發展起來。

同時,南都學舍也繼承了唐代麗正書院藏書的傳統,建起了一間藏書千餘卷的藏。

(類比到現在,大概相當於藏書百萬的大型圖書館)

不過,真正令南都學舍聞名天下的乃是楊愨的弟子——戚同文。

戚同文生於唐末,彼時天下烽火不休,位於中原腹地的南都學舍,更是四戰之地。

有感於天下動蕩,生靈塗炭,戚同文不願出仕為官。

當然,戚同文的內心是渴望一統的,因為國家一統,老百姓才能過上安定的日子。

其實,戚同文本名並不叫‘同文,,這是他後來改的名字,其中的含義也很直白。

同文取自‘書同文,。

在戚同文的掌管下,雎陽書院先後登第五六十人,其中最知名的登基者當是淳化三年的狀元孫何。

(ps:這個是指書中的時間,現在的範仲淹還沒有聞名天下)

自此,雎陽書院名動天下。

雖然範仲淹求學時,戚同文已然故去,但書院中的絕大多數規章製度皆是戚同文留下的。….

而戚同文亦是對範仲淹影響最大的那個人。

雎陽書院的學風便是‘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出自孟子),這也是範仲淹寫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源頭。

毫無疑問,範仲淹絕對是雎陽書院最傑出的弟子,他繼承了戚同文的遺誌,並將其發揚光大。

月上中天,範仲淹終於停下了筆觸,一封兼具文辭和實用的劄子,新鮮出爐。

在這份劄子裡,範仲淹由淺入深的概述了一間官學該如何運作。

首先,最重要的當是山長(院長)。

蛇無頭不

行,一個好的山長,足以為一座書院定下成功的基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