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向楊奉、韓遂解釋演練規則,步兵被擊中兩次者要蹲下表示戰死了,騎兵被擊中兩次者要趴在馬上表示陣亡了。每人自覺判斷被擊中次數。
第一波演練,東陣三百刀盾步兵和二百弓兵對戰西陣三百戟騎兵和二百弓騎兵。騎兵發起衝擊,從步兵列陣中讓開的通道中穿過。戟騎兵用長戟砍盾牌一次。弓騎兵虛拉弓弦射弓兵,弓兵同樣反擊。
兩軍接觸的一瞬間,西陣騎兵已突破到東陣後方。東陣步弓配合默契、盾擋戟,刀撥箭,弓射騎,蹲下士卒一百零三人。西陣趴在馬背上的士卒五十六人。
王凱判西陣勝出。東陣也還說的過去,五百騎掠過隻傷二成。
第二波演練,一百五十刀盾步兵、一百弓兵、一百五戟騎兵、一百弓騎兵對陣另一半兵力,一東一西列陣。
東陣中軍一百五十戟騎兵和一百弓騎兵,左右軍各五十弓兵和七十五刀盾步兵。
西陣中軍一百五十刀盾步兵,後軍一百弓兵,左軍一百五十戟騎兵,右軍五十弓騎兵。
韓遂在一旁觀看,對第二波的布陣很感興趣,很期待兩種常規的布陣對戰能分出優劣結果。韓家尚未如此訓練過。
隻見張顧的旗動,兩軍發起對衝。東中軍騎兵衝入西中軍步兵中,東損一成,西損二成。西左軍騎兵衝入東右軍步兵中,西左軍損半成,東右軍損半。西右軍弓騎兵衝到一箭之內停住遠射東左軍,然後向側翼迂回再射,西無損,東損半。
王凱判西陣勝出。東陣損一百七十五人,西陣損三十二人。韓遂看了頻頻點頭,不虛此行,看來布陣十分重要,一旦布錯,戰場上來不及調整,總結西陣取勝有三點可讚。一是弓騎用法得當,東陣把弓騎兵用於衝陣就喪失了弓騎機動;二是西陣集中戟騎兵突擊側翼,不分散騎兵;三是西陣用刀盾和弓步兵以最小傷亡抵抗和纏住騎兵,真實戰場下,西陣騎兵滅掉側翼後,回身以優勢兵力和步兵一起就可聚殲東陣剩餘騎兵。
雖然郭太介紹身邊十六人均來自道徒,但是韓遂從舉止看得出張顧和王凱絕非等閒之輩,更象是在漢軍中帶過數百上千兵卒之人。今日參加演練的隻一千人,如果郭太的至少一萬信徒部曲都這樣訓練有素,那真是一支擁有恐怖戰力的部曲,哪裡是僅僅練武強身健體。
看完對陣演練,李樂向郭太建議比武,韓家十名少年武藝十分了得。韓遂想要阻止為時已晚,郭太已讓十六名跟隨中十人去換裝,韓遂隻好應戰,安排韓猛、韓義、韓厚、韓鐘、韓式、韓胡、韓全、韓計、韓卦、韓赴十人去換裝。
雙方約定三十回合為限,用比武專用兵器。韓遂背在身後伸出三指給已方十少年看,暗示每人比滿再下場。
郭太出場十人為魏列、丘簡、溫颯、宋嵐、孫艾、商度、甘逵、殷若、路班、丁童。全部使用長戟。
雙方相隔一百步騎馬列陣。張顧的旗舉,雙方相向衝過來,一對一廝殺起來。韓遂在一旁認真觀看長戟的路子,揣摸譜法。
長戟是青銅時代的古老兵器,現都用鐵打造。戟是戈和矛的合體,既有直刃又有橫刃。看了雙方打鬥近二十回合,韓遂就看出了門道,默數出長戟基本有十式:鉤、啄、刺、割、剁、片、探、擄、磕、鏟、砍、劈、勒、割、釘,翻,通,挑。韓遂也發覺並州長戟在涼州矛槍麵前沒有明顯優勢,主要是涼州矛槍譜以攻為主,出手狠,並州長戟不得不過多使用防守戟法。
十對武藝旗鼓相當,戰到三十回合未分出勝負。
眾人回太西莊苑赴宴。宴席上,酒過三巡後,一直跟著郭太未說話的周佑、李山、田潔、左曄四人話匣子大開,天南海北聊起。周佑說戟是蚩尤發明的,李山說等有錢了再裝備一些弩,田潔提到涼州矛槍難於穿透重甲,左曄預言如再爆發大疫每發生一次,白波穀的流民就會增加十萬人。韓遂看得出這四人讀過書的,可能是郭太的四個管家,各管一攤。
成公英也不示弱,提出布陣如把騎兵放中軍突擊是可行的,但必須配重甲,因為衝陷入敵方中軍陣中,要麵對三麵甚至四麵的圍攻。眾人眼一亮,均讚成公英。
張顧、王凱向韓遂要了金城的地址名刺。楊奉和郭太商議,如流民過多,可安置一部分人口到蒲子縣定居。郭太答應與楊奉的河東天師道加強協作,並找時間回訪。
吃完飯,郭太等送彆楊奉、韓遂一行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