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聯軍清點在廣柔縣縣城中繳獲的物資,計有四萬石糧食、十三萬枝箭等。
清點兵卒,杜飛軍死五百二十人,傷二百六十人,降俘二百二十人。
聯軍死二百三十人,傷一百一十人。
右都尉楊施的白馬羌騎兵死三百一十人,傷一百六十人。
廣漢屬國都尉高頤兵死七十人,傷五十人。
韓支兵死二十人,傷十人。
韓遂將降俘兵優先補給韓支部和高頤部,二人所部恢複滿編。
隨軍醫護救治五百九十名傷兵。
韓遂留下韓支部的東永昌、東益州帶二百騎鎮守廣柔縣縣城和看押剩下的七十名降俘兵。
廣漢屬國都尉高頤見韓遂兵馬死傷頗多,沒有補充,而優先補給自己,非常感動,主動請纓當先鋒官,攻取蜀郡北部都尉轄區的最後一個關城:綿虒道。
韓遂許諾攻克綿虒道,獎勵二百斤西域金幣。派李曜為先鋒參軍隨高頤軍。
回到叉路口大營,韓遂招集眾將商討誰合適接替受傷的閻預。
田樂提議閻預部下都尉毛旻接替閻預出任校尉,韓遂等將領認可,毛旻領命上任。
上次成宜獨立出去留下的空缺,本該毛旻接替,但毛旻病重,就破格提拔了武藝排在毛旻之後的田樂。這次毛旻出任校尉乃眾望所歸也。
對於接替毛旻的人選,田樂推薦麴演手下的彆部司馬陽逵。
考慮到陽逵、蔣石乃田樂好友,三人從小一起練武,武藝相當,此次都在軍中,韓遂還要依重之,就同意了越級提拔。
輕騎百騎長麴燦接替陽逵出任彆部司馬。
從麴燦部下提拔屯將麴麥接替麴燦。
休整一日後,大軍沿汶水向南朝玉壘山進發。高頤和李曜率前部先鋒先行。
這一日,來到玉壘山下,韓遂派後軍參軍臧福帶二百六十名白馬羌騎在此紮營鎮守,以防主力攻綿虒道時高靖出奇兵襲占此地,斷了糧道和歸路。
右都尉楊施帶來參戰的二千白馬羌騎已死傷一千二百四十人,除去玉壘山留守兵力,僅餘五百騎。
一批軍糧運到玉壘山下,糧道和補給線已基本穩固,汶江道和廣柔繳獲的糧食足夠全軍用,不需從後方運來。
韓遂調左都尉楊莫的押運隊六百名白馬羌騎和韓葉的四百名白馬羌騎隨征綿虒道,加上右都尉楊施的餘部,白馬羌騎兵力恢複到一千五百騎。
糧道由左都尉楊莫帶領剩餘的押運隊六百名白馬羌騎護運。
隨征的韓家軍五部八千騎已死傷一千四百四十人,一時得不到補充。加上韓支的二百騎,和高頤的二千人馬,仍有一萬多兵馬。
韓遂召集全軍列隊講話,鼓勵士氣,兵卒精神大振。
隨後,廣漢屬國都尉高頤和參軍李曜帶領二千人馬先行出發,韓遂帶八千餘騎跟在後麵。
綿虒道縣城座落在玉壘山下和汶水邊之間的一大塊平地。城池背依大山,有北、西、南三個門。汶水經此地折彎流過。
鎮守綿虒道縣城的是蜀郡北部都尉高靖的彆部司馬柳昂。有步兵五百,弓兵五百。
高頤先到北門,見城門緊閉,守卒持兵器和弓箭站在城牆上。高頤騎馬上前高喊挑戰,城上不應。
主力到達,韓遂繞城觀看,見城比第一次征蜀郡時加高不少,城池無甚破綻,於是下令安營紮寨。
楊施和毛旻二部大營設在南門外韓遂帶射登、田樂、弘平、尉遲延嘉、韓支部共五部在西門外紮營高頤、麴演二部營地在北門外。
深夜,從南大營傳來一片喊殺聲,韓遂叫醒眾將,匆忙披掛鎧甲,騎上戰馬,帶弘平、尉遲延嘉去南大營。留射登、田樂和韓支所部守西大營。
一路上,遇到潰逃的南大營兵卒,一問才知南大營被一股敵軍偷襲了。
韓遂命弘平部閃到左側,自帶尉遲延嘉讓到右側,放過聯軍潰兵向前摸黑迎擊。
見南大營內外到處都是人頭晃動,弘平和尉遲延嘉帶所部衝進南大營,一頓廝殺。
韓遂收攏潰兵,得約數百人,返身回南大營。眾卒見是熟悉的主公韓遂的聲音和身影,於是從混亂驚恐中恢複過來,跟隨韓遂殺回去。
三路反擊下,夜襲的敵軍不敵鐵騎,撤走了。
南大營內一片狼藉,到處都是死傷兵卒和馬匹。韓遂命少部分兵留在營中尋找傷兵抬去西大營療治。其餘兵馬全部在南大營外東側一帶燃起火堆。
聯軍不敢睡覺,在焦慮不安中捱到天亮。
清點人數才發現毛旻戰死在南大營的南門口。毛旻身上未穿鎧甲,衣著塌亂,和戰馬一同死在南營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