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將軍宋曄,統領四千步騎,其中二千漢兵,二千羌兵。
二萬八千人中漢兵一萬人、羌兵一萬六千人、胡人二千。在千人部中取消郭汜軍混編製。
彆部司馬伊介、伊乙各統一千胡人。伊介分在伍習部中,伊乙分到張寵部中。
另外劃給李堪、侯選、程銀、梁興、成宜、馬玩、張橫、楊秋八將各二千步騎,漢兵和羌兵各半。八人實力大增,均有實力鎮守多個縣城。
郭汜軍內鬥戰死約五千人,餓死約一千人,傷兵三千人。傷兵送往允吾療部醫治。聯軍幾乎無兵馬損失。
伍習兵變前,郭汜約有五萬六千人馬,劉閔有二千步兵。從死傷人數及各方麵信報推算,馬騰的將領馬岱約俘走三千步騎,劉雄鳴約得到降兵二千步騎。
成立三輔新軍,韓遂命韓宛為大都督,伍習為左都督,張寵為右都督,劉閔、宋曄二部為中軍,四部到穀口鎮外設置左中右三個大營屯駐。加緊練兵,準備渡過涇水,攻擊李傕。
韓宛不帶親兵,隻為取得眾降將的信任。
好畤鎮歸降的二千步兵中有一千人劃歸韓家軍,調往陳倉,暫由成公英節製。
成公英臨時接管韓宛各部。
從繳獲庫中調用一年軍糧五十萬四千石麥供給韓宛三輔新軍,供李堪、侯選、程銀、梁興、成宜、馬玩、張橫、楊秋八家各三萬六千石麥,供馬騰五萬四千石麥。
美陽縣縣城中郭汜庫中寶物和餘糧暫時封存,不清點,待滅李傕後再清點和分配,以防分配不均鬨出事,不利於共擊李傕。
十家首領均讚同,各家派三人監庫。
十二月,聯軍探部傳來信報:
本年初,曹操征張繡戰敗,自舞陰還許縣後,南陽郡、章陵郡諸縣複叛歸張繡,曹操曾遣曹洪擊之,不利,還屯葉縣死守,葉縣縣城數次為張繡、劉表所侵。
本年冬十一月,曹操親率兵馬再次南征,殺到南陽郡宛城下。張繡部將堅守宛城不出戰。張繡屯主力於宛城西南的穰城。
劉表將鄧濟據守章陵郡湖陽縣。曹操分軍攻拔之,生擒鄧濟,湖陽縣降。又攻舞陰縣,克之。
留兵將守住占據的城池,曹操返回許縣。
劉表占據的荊州九郡的太守分彆是南郡太守左靈、章陵太守蔡瑁、江夏太守黃祖、零陵太守劉度、桂陽太守趙範、武陵太守劉叡、長沙太守張羨、新城太守蒯祺。未設南陽太守,實際上由張繡兼任。
南郡宜城乃劉表發祥地,劉表逼藏在武陵郡孱陵縣的韓純次子韓暨出任宜城令。韓純曾任南郡太守,在當地有聲望。
故河東太守韓純和長子中平四年受南陽郡堵陽縣同鄉陳茂誣陷中傷而亡,韓暨雇死士殺死陳茂,曾轟動荊州。
豫州方麵:
同時出現四個豫州刺史。
分彆是袁術任命的豫州刺史龐使君,袁紹任命的豫州刺史陰夔,呂布表任的豫州刺史兼鎮東將軍宜城亭侯劉備。
此外,曹操為爭取揚州廬江太守劉勳,上表朝廷任命劉勳之兄為豫州刺史。據傳劉勳雖然是袁術家故吏,但與曹操也有宿舊。
曹操與袁術、劉表爭奪豫州汝南郡,任命剛從劉表處來投靠的趙儼為朗陵長,江夏郡人李通為陽安都尉。豫州潁川郡南部的汝南郡各縣逐步控製在曹操手中。
揚州方麵:
逃亡到揚州豫章郡的揚州牧振武將軍劉繇因病本年身亡,享年四十二歲。
整個揚州民眾共推豫章太守華歆為刺史。未得朝廷任命,華歆加以拒絕。
但民眾竟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幾個月,最終還是被彼婉言勸回。
劉繇部下士眾萬餘人無人可附,孫策便命折衝中郎將太史慈前往安撫兵眾,六十日後,收攏兵馬,如期而返。
避亂揚州的豫州沛國相縣人劉馥勸服袁術將領戚寄和秦翊帶所部一起投奔曹操,袁術勢力受損。曹操十分高興,表為司徒趙溫的司徒掾。
徐州方麵:
前大將軍韓暹、前車騎將軍楊奉在下邳,寇掠徐、揚二州間。二人軍饑餓,辭彆呂布,想去荊州投劉表,呂布厭聽。
楊奉派其重孫楊宗去見劉表。
楊奉知劉備與呂布奪徐州之宿仇,私下與劉備接觸,欲共擊呂布,劉備假裝許之。
楊奉引軍來到小沛,劉備請楊奉入城,飲食未半,於座上縛住楊奉,斬之,收編楊奉之軍。
韓暹當年單騎出逃奔屯梁縣的楊奉,本身無兵無將。失去楊奉,成了孤將,於是與十餘騎回並州,途中,為沛國杼秋抒秋令張宣所殺。
帝隨曹操去許縣,征東將軍胡才、征北將軍李樂留在河東郡
。胡才為怨家所殺,李樂病死。
四位白波帥韓暹、楊奉、胡才、李樂本年皆亡,白波軍全部覆沒。
韓遂認為韓暹、楊奉二人從梁縣竄入中原後,回河東郡或並州的道路全部被曹操堵死,隻能在徐、揚二州遊蕩。
四人護帝東歸有功,頃刻即亡,或死於自身把控不了朝政,又不投靠一個大勢力。
算算楊奉已七十三歲矣!劉備宴席間擒之易如反掌。
楊奉從梁縣逃走後,在朝廷中任職的長子楊敷、次子楊纂上年已亡。楊奉後裔中隻留下孫楊觽、楊觽子楊品、楊纂子楊宗。
楊奉本來還有一條出路,去青州東萊郡投靠東萊太守蓩亭侯楊觽。楊觽乃楊奉孫,楊敷之子。
楊奉一亡,楊觽恐難撐久。,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