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韓遂從祖厲返回陳倉,聯軍探部送來信報:
朝廷方麵:
上年,車騎將軍董承曾受帝衣帶中密詔,與劉備、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昭信將軍王服、議郎吳碩等同謀誅曹操。
本年春正月,謀泄,董承、種輯、吳子蘭、王服皆伏誅。吳碩逃亡。世人稱之為衣帶詔事件。
曹操東擊劉備,破之,生擒劉備將夏侯博。劉備逃走投奔袁紹,曹操獲劉備妻、子。
劉備將關羽屯下邳,曹操複進攻之,關羽降曹操,曹操拜關羽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昌慮太守昌豨背叛曹操,投靠劉備,曹操又連戰,攻破之。昌豨退守昌慮郡。
曹操還屯官渡。
曹操伐劉備期間,袁紹幼子生病,未發兵攻曹操,錯失良機。
本年二月,袁紹遣郭圖、淳於瓊、顏良攻曹操的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縣縣城。
袁紹引兵至黃河北岸冀州魏郡黎陽縣浚縣,將渡黃河。
夏四月,曹操率軍北上救劉延。荀攸獻分勢之計,曹操以少量兵渡黃河襲袁紹後方,袁紹聞曹操軍兵渡河,即分兵西應之。
曹操乃引軍兼行趨近白馬,未至十餘裡,顏良大驚,郭圖、淳於瓊繼續圍白馬縣縣城,顏良前來逆戰。
曹操使張遼、關羽迎敵,擊破顏良軍,關羽大刀斬顏良。郭圖、淳於瓊急撤圍白馬渡黃河而去。
於是,曹操解了白馬之圍,徙遷白馬縣的庶民和儲存在縣城的輜重,沿黃河向西走。
袁紹從黎陽渡過黃河追趕曹操軍,至延津南。
袁紹將領文醜與劉備領五、六千騎為前鋒,前後至。
曹操施餌敵之計,將從白馬縣縣城帶出的輜重散落於道,命騎兵下馬休息,以逸待勞。
文醜騎兵下馬與步兵爭搶輜重,曹操命騎兵上馬出擊,以不足六百騎,大破文醜、劉備軍,斬文醜。
顏良、文醜皆袁紹名將也,連戰,悉殺,袁紹軍大為震驚。
曹操還軍官渡,上表封關羽為漢壽亭侯。
袁紹進保古陽武,在官渡對麵紮營。
關羽儘封曹操攏絡所賜,拜書告辭逃走,而奔劉備於袁紹軍。左右欲追之,曹操不許。
幽州廣陽郡人烏桓司馬閻柔遣使拜見曹操,閻柔之前已借鮮卑勢力殺烏桓校尉邢舉取而代之,曹操以閻柔為正式的烏桓校尉。
幽州六郡都督漁陽太守建忠將軍鮮於輔走海路經青州到官渡拜見曹操,曹操以鮮於輔為左度遼將軍,封昌鄉亭侯,還鎮幽州。
韓遂驚聞老友吳馮子吳碩參與謀殺曹操,所幸已逃走。
不知吳碩逃往何處?也不知廣陵太守陳登是否會放過在廣陵的吳馮?
而袁紹一流勇將顏良、文醜皆死更是震動韓遂。麴義已死,袁紹已無一流大將,必敗回冀州矣。
以鮮於輔為左度遼將軍,看來曹操給以前朝廷任命的度遼將軍張則留個麵子,默認張則為右度遼將軍。張則目前在馬騰軍中守禦左內史郡北部。
荊州方麵:
上年,袁紹使人求助於劉表,劉表許之,但不派兵援袁紹,亦不援曹操。
從事中郎南陽郡人韓嵩、彆駕零陵郡人劉先、蒯越勸劉表附曹操。劉表狐疑不斷,乃遣韓嵩出使許縣。
至許縣,曹操詔拜韓嵩為侍中、零陵太守。及還,盛稱朝廷、曹公之德,勸表遣子入侍。
劉表大怒,以為懷貳心,將斬之。劉表妻蔡氏諫之,劉表改囚韓嵩。
長沙太守張羨受桓階鼓動,以長沙郡和鄰近三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叛劉表,劉表連年無法攻克。而曹操方與袁紹相拒,未暇救援張羨。
韓遂判定張繡投靠曹操後,劉表並未出並攻南陽,說明劉表軍主力都牽製在南線攻張羨。
揚州方麵:
揚州多俠士,如鄭寶、張多、許乾等,各擁部曲。九江郡和廬江郡交界處的巢湖帥鄭寶有一萬兵馬。
上年,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九江郡成德縣人劉曄斬鄭寶,率鄭寶眾歸廬江太守劉勳。
劉勳一下子得到袁術部典三萬和鄭寶部曲一萬,兵力強盛,但自儲糧不能供養。於是遣從弟劉偕求米於豫章郡海昏縣上繚諸宗帥,諸宗帥所供米較少,劉偕召劉勳派兵前來襲擊上繚。
孫策贈珠寶給劉勳,鼓動劉勳去打富饒的上繚。劉勳和部將皆喜賀,不顧劉曄的反對出兵伐上繚。劉勳軍在皖縣登船入楚江長江,入彭蠡澤鄱陽湖,至豫章郡海昏縣江西省永修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