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十萬大軍屯潼關,北軍中候返三輔(1 / 2)

三國驍雄韓遂 姚戎 5878 字 10個月前

三月底,韓遂到達潼關。

聯軍偏將軍孫威離潼關近,已抵達,和先期到達的尉遲鐵、韓銅及鎮守潼關的偏將軍楊寺共同迎接主公韓遂進潼關定城北部城。

接著,馬超動作較快,帶領龐德、馬岱等將領和二萬騎兵到達潼關以西,沿渭水選中一大塊平地,紮下三座大營。

馬超帶萬年兵駐第三大營,馬岱帶池陽兵駐第二大營,龐德帶黃白城兵駐第一大營。

第三大營設在華陰縣縣城外北部,馬超帶五百親兵住進華陰縣縣城的縣府。華陰令張昶剛病亡,華陰令一職一直空缺著。

馬岱從池陽縣出發,過長安城時,順帶把鐘繇任命的長安令賈洪帶到潼關。

之前,賈洪常做鐘繇的使者去見關西諸將,對待韓遂、馬超態度較好,但對其它諸將有傲慢之處,馬岱曾受過賈洪的氣。

馬岱記仇,此次起兵後,挾持了賈洪,關在華陰縣縣府裡。

馬超命令賈洪作征討曹操的露布。

聯軍其它八員偏將軍閻行、尉遲延嘉、麴演、蔣石、田樂、陽逵、楊寺、韓仁或自己或派先頭部隊從各地陸續到達潼關城下。

為容下聯軍承諾的四萬大軍,眾將在潼關以西、華陰縣縣城以東,沿渭水選址紮下五個大營。靠近馬超大營的大營稱第四大營。

按策劃,閻行領一萬漢騎、尉遲延嘉領二千胡氐騎和尉遲鐵的二千漢鐵騎、麴演領二千漢騎和韓銅的二千羌騎、楊寺領二千漢騎、蔣石領二千漢騎、田樂領八千羌騎、陽逵領二千漢騎、韓仁領八千羌騎。

閻行從祋栩縣出發時不放朝廷派來的左內史程休,就順帶把程休帶到潼關。

各部將陸續前來,有些路遠的部隊要晚些才能到達。

韓銅的舊部被解散,分到其它部,自領司隸部的羌騎。

楊寺領二千漢騎在北部城中,蔣石領二千漢騎到達後也進駐。城小,無法容下更多的兵馬。

尉遲延嘉領二千胡氐騎和尉遲鐵的二千漢鐵騎、韓遂領侍衛隊共駐第四大營。

因韓遂的侍衛隊引弓門客死了很多,活著的也是老者,預備部牙門將樊霹帶都尉金盛、伊介和五百漢騎也駐第四大營,充當韓遂的中軍。此五百人隨韓遂行走,不計入聯軍允諾的四萬人馬中。

第四大營靠近馬超的第三大營,都在華陰縣縣城北的渭水南岸,馬超邀請韓遂住進縣城。

韓遂帶侍衛隊和樊霹進城後,馬超向楊家“借”了一套在縣府旁的豪宅給韓遂住。

征西將軍府的官吏也從陳倉遷來,又“借”了一些住宅。

閻行領一萬漢騎駐第五大營,韓仁領八千羌騎駐第六大營,田樂領八千羌騎駐第七大營。

陽逵領二千漢騎、麴演領二千漢騎和韓銅的二千羌騎駐第八大營。

見到主公韓遂後,孫威領命返回豐鄉城。

韓遂交給孫威的任務是負責監武關,防曹操軍從南陽進入京兆尹,並派兵深入弘農郡爭取望族反水。其所部二千人不計入這四萬兵力。

三輔各地未達潼關的軍隊也不計入四萬兵力。

聯軍司隸水軍部主要巡遊渭水。聯軍涼州水軍部輸運糧草和軍需。水軍不在四萬人馬之列。

之後幾日,侯選、程銀、楊秋、李堪、張橫、梁興、馬玩七部的先頭部隊也依次陸續到達,按此次序沿渭水紮下八個大營,等待各部五千人的主力。

成宜有四千騎安排駐潼關定城南部城中,野外留一千騎編為第九大營。

侯選大營編為第十大營、程銀為第十一大營、楊秋為第十二大營、李堪為第十三大營、張橫為第十四大營、梁興為第十五大營、馬玩為第十六大營。

第十六大營已出華陰縣地界進入鄭縣地界,八將嫌住大營中吃苦,都搬到鄭縣縣城中,各“借”了一套豪宅做中軍府。

關西諸將十部的糧草都運往鄭縣,由龐德部將鄭縣董衡、董超父子帶所部四百兵鎮守,不計入四萬人之中。

馬超任命的鄭縣縣長邊靖乃邊章之子,怕被韓遂逮到,前天夜裡帶家眷逃到合陽縣投靠合陽令劉放,泄露了關西諸將起兵的秘密,劉放這才得知關西起兵的消息,一邊通知北麵的邵陵令鄭渾,一邊和邊靖一起當夜乘舟東渡黃河逃到河東郡,鄭渾得信也隨後東渡黃河逃往河東郡。

韓遂命陽逵和韓斌接管合陽縣和邵陵縣,夏陽校尉部彆部司馬毛黔守好合陽。又命樊霹派人去長安城把京兆尹張時“請”到華陰縣縣城來。

探部送來信報,曹操留下安西將軍曹仁督夏侯淵、徐晃等諸將拒之,敕令曹仁曰“關西軍精明強悍,隻要堅守,不要和敵人對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