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聖五年七月,流火的季節裡,春天種下的果實已經開始茁壯成長,地裡的嫩芽下已經結出了一串的根莖,農人們是充滿喜悅的,即便是田地裡的農家少年也知曉這些根莖的產量有多麼的驚人。
夏收一般都是南方才有的事情,但東京城今年卻迎來了一場舉世矚目的夏收,在司農寺的一紙奏疏下,趙禎與劉娥親自乘車來到了東京城的郊外,一同而來的還有文武百官。
知道良種是一回事,親眼看見收獲又是另一回事。
東京城外的農人們被這場麵驚呆了,不少人便是過年的時候也難見天顏,但這一次卻是真真切切的能夠見到,還不是在高高的城樓上,就站在自己家的田間地頭。
當然,隨同車駕而來的不光有文武百官,還有大量東京城內的百姓,內城外城的百姓在帝王車駕經過後便跟隨其後蜂擁而至。
一般都是城外的人湧向城內,但今日卻是恰恰相反,南熏門外的兵丁站的筆直,眼瞧著皇駕經過高喊“萬歲”。
劉娥現在愈發的享受這樣的禮遇,她現在已經不光是實權的太後,更是名義上的大宋之主,趙禎的年幼使得她還有許多年的時間能夠掌控大宋。
並且劉娥還發現,隻要做對百姓有利的事情,自己的名聲在大宋就會越來越好,原來她身處深宮之中,並不會接觸到大宋最底層的人民,但現在不同,幾次在東京城中亮相,使得她真切的感受到“民意”。
因為環州之亂的平定,因為良種的推廣,現在的劉娥在百姓中間的名聲相當好,再加上佛門受到的一係列打擊,不少人甚至願意在家中為她立長生牌位。
這讓朝臣們越來越擔心趙禎的地位,也擔心劉娥越過那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老農顫顫巍巍的捧起一串土豆獻給身著紅色常服的趙禎,嘴上說著恭維之詞,邊上的農婦也把手中的土豆獻給了劉娥。
這樣的畫麵實在太有衝擊力,以至於四周的百姓連連歡呼,不少人甚至是嚎啕大哭,這幾串土豆已經代表了一切,沒人敢在眾目睽睽之下撒謊,更沒人敢再次以虛假的祥瑞蒙騙世人。
“官家,下旨吧!”
即便是劉娥有了今天的地位,明麵上的事情還是要讓趙禎來做,畢竟有趙禎在的場合她還是要維護一下趙禎的顏麵,否則群臣必不答應。
“傳旨,東京城郊啟夏收!”隨著趙禎稚嫩的嗓音,距離東京城最近的土地上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夏收。
地裡不光有農人,更有大量的官員,三司派出了專門負責糧食統計的官員,這些人之前可是負責京官祿米發放的,而司農寺同樣也有負責輕點每畝土地產出的官員,以確保數據準確,不會出錯。
和以往夏收的不同,這場史無前例的夏收是按一畝一畝進行的,每畝地都有官員負責,甚至是農人在收獲的時候還能得到幫助和指導。
司農寺的官員親自下地參與夏收,這在往日裡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東京城的百姓前來看熱鬨,他們也很想知道早就傳得沸沸揚揚的良種是否真實存在,但很快驚呼聲便在田地中響起,越來越多的土豆被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