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安站在田埂上看著眼前碩大的土豆久久不語,他分明記得自己帶來的土豆都是黃土豆,這種土豆的體積都不是很大,顏色很黃,但眼下這些黃土豆一個個如同打了興奮劑一般,長得如同白土豆一般大,而顏色依舊是那種橙黃橙黃的。
用刀切開一個,內裡的黃色更加明顯,一時間讓葉安懷疑自己是不是記錯了,除此之外唯一的解釋便是這些土豆在到了大宋這片土地上之後,因為地裡鉀肥較多的原因長得又大又黃。
黃土豆的口感極好,烤出來之後軟糯醇香,但之前宮中與陽城縣收獲的土豆卻沒有這般的個頭,不過長得大也不是壞事。
至少四周的百姓歡呼雀躍,在他們看來這種能吃的莊稼自然是長得越大越好。
站在遠處圍觀的百姓在看到一畝地收獲的土豆足以堆成一座小山的時候,便紛紛發出驚歎,吸氣的聲音便是站在地裡也能聽見。
高產的糧食一直是漢家百姓所盼望的,也從未停止過追求,真宗事情的占城稻便使大宋的糧食產量迅猛增長,但稻米的產量增長依舊無法滿足大宋越來越多的人口。
現在土豆的出現幾乎可以彌補這塊短板,並且土豆不光能作為口糧,還能成為桌上的菜肴,口味多變,吃法眾多,再加上地瓜,幾乎可以滿足這個時代大宋人均口糧的所需。
隻要糧食夠吃了,百姓沒有了後顧之憂,便會把精力放在物質生活上,各種各樣的商品便會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
即便是葉安經商也希望大宋的農業繁榮紮實,在這個時代,農業永遠是基礎,而商業反而變成了“上層建築”。
葉安沒有所謂高屋建瓴的眼光,他有的隻是能夠看清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眼睛。
小山一般的土豆堆積在一起,震撼人心的同時也打破了所有人心中的懷疑,事實永遠是站得住腳的東西。
朝堂上對葉安以及良種的懷疑和猜測瞬間飛灰湮滅,那些之前還彈劾過葉安的禦史在看到成果後立刻向葉安致歉,他們不在乎自己之前對葉安的懷疑,更不在乎當眾認錯,他們在乎的隻有這些良種能給大宋的百姓帶來什麼。
葉安在心中感歎,這些禦史其實就是一群挺純粹的人,當然在合理的職權範圍內緊咬不放也是人家的權利和職責所在。
在大宋政治製度培養下的禦史很難不是那種稍顯憤青又在意自己前程的年輕人,他們有著自己的抱負,並且希望通過監督朝臣打擊貪腐來實現自己的抱負,並且成功上位。
禦史品級不高,但對百官卻有監察之權,大宋的禦史沿襲唐製,種類頗多,有對侍禦史、治書侍禦史、殿中侍禦史、監察禦史他們共同組成了禦史台。
而其中最厲害的便要屬正與葉安“親切”交談的禦史中丞劉筠了。
“你葉安是什麼人老夫再清楚不過,想要以一己之力攪動朝堂?老夫勸你謹慎而行……”劉筠拿著手中的土豆反複端詳,但嘴中卻說著完全無關的話。
麵對這個老人葉安是一點招架之力都沒有了,原本還打算找個借口溜掉,誰知人家根本不吃他這一套。,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