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對線(2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4147 字 11個月前

方林月長舒一口氣,隻要不放百姓入城,那便好辦,眼下災民以達萬餘人,一旦入城被應天府安置下來,這段時間積攢下的怨氣便會逐漸消散。

看來那位安撫使坐不住了,他葉安也必然出現,方林月很快便想到對策,低聲吩咐自己的手下與虔誠的白蓮社信眾道:“眼下這群狗官打算安撫百姓,那我等也築高台,本菩薩也要登台講經,若災民皆在我四周環顧,則必落其顏麵,倒要看看他如何自處!”

搭台安撫災民是範仲淹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他相信隻要自己這位安撫使親自出麵,再讓吳育,葉安配合著講道理,發放糧食,這些災民便會心中安定,也不會因白蓮社妖人的幾句話而發生民變。

但葉安卻不這麼看,他一邊調遣禁軍加強對範仲淹的保護,另一邊則是帶著應天府的人手開始在城門後的禦道上清理準備。

將所有的攤販驅散,同時在路上安置密密麻麻的木叉,用這些木叉做成隔離帶,一直延伸到歸德軍的大營。

葉安知道絕不能輕易讓白蓮社對災民繼續蠱惑,而打斷白蓮社最好的辦法就是朝廷命官的親自下場,並且將要災民與白蓮社的妖人分開。

尋常百姓所組成的災民敢進城,敢在禁軍的“護衛”下進入歸德軍的大營之中,但白蓮社的妖人是不敢的,他們能給尋常百姓洗腦成虔誠的教徒,但卻無法騙過自己,他們就是一群唯恐天下不亂的妖人。

先安撫災民,再對災民進行分流,救助,最後從根本上解決雜稅的問題,這才是葉安與範仲淹想到的對策,他們最終要避免的是災民過多的同時聚集起來的不滿所爆發的民怨民變!

天災是無可奈何之舉,但人禍卻是可以被避免的,身為朝廷的安撫使所要做的也正是如此。

每逢大災必有大變,無論朝堂還是民間都早早的認識到這個問題,白蓮社同樣也知道,葉安與範仲淹商討之後便對吳育擒賊先擒王的手段進行了否決。

這時候去抓白蓮社的匪首可不是理智的行為,因為在城外災民的眼中白蓮社已經成為救助他們的好人。

範仲淹登上高台安撫百姓的目的,也正是為了讓百姓看清誰才是真正的好人!

但讓兩人措手不及的卻是白蓮社也搭建了高台,高台之上白衣聖女聲如鼓罄,不斷宣講著白蓮社的教義,四周圍攏過去的災民越來越多。

還沒等歸德軍的高台搭建好,白蓮社的高台下已有近千人圍坐,一臉虔誠的傾聽白蓮教的《十言韻文。

這虔誠的一幕促使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範仲淹拉著葉安不解的發問:“為何這些受災百姓寧願相信白蓮社,也不願相信朝廷?”

葉安苦笑道:“人皆如此,他們平常便生活在朝廷的治下,地方縣府並未在天災到來時進行救助,自然讓他們心生失望,而白蓮社蠱惑人心之能卻也並非毫無長處。”

“這……”

拍了拍範仲淹的肩膀,葉安笑道:“既然如此,那便請範公登台與那白蓮社的女子一辯高下,朝廷命官豈能不如邪魅宵小?!”

範仲淹緩緩點頭:“長生所言極是!”

歸德軍很快便將高台搭起,範仲淹也登上高台,有衙役敲響銅鑼鼓噪聲勢,逐漸吸引了百姓的目光。

高台之上範仲淹信心滿滿,高台之下,葉安無奈苦笑,他故意讓範仲淹登高宣講,為的就是讓他看清事實,接受打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