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葉安掌握了整個河西最完善的產業鏈,河西的官營工廠,商號,以及涼州快驛組合起來便是所有商號都無法對抗的巨無霸,官營資本。
官營商號和工廠有著大量的競爭對手,但也有著大量的合作夥伴,大家今天為了產量比個高低,明天就可能坐在一起把酒言歡,想著如何合作減輕自己的銷售負擔。
這也是為何葉安堅持開放商業環境的根本原因,河西有很多人覺得應該全部變成官營工廠和商號,但葉安知道在沒有競爭環境之下,這一碗“大鍋飯”會變成什麼模樣。
所以他從一開始便堅決反對走官營壟斷這條路,並且開放自由的商業環境,讓百姓,讓個體,讓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商賈都能進入河西,如此一來才更能體現河西的包容與競爭力。
可以說現在官營工廠和商號的掌櫃,管事,工人,夥計都是在拚了命的工作和服務以維持官營這塊招牌的持久。
百姓們對官營工廠生產出的商品有著極大的信任,同時也對官營商號的產業極為信任。
因為這種信任本質上就是對葉安的信任,如今又出了個“黃河清,聖人出”的祥瑞之兆來,百姓們理所當然的把葉安看作那位出世的聖人。
有些人甚至直言不諱的說:“瞧見沒有,我早就說過葉侯是咱們河西的聖人,這下應驗了吧?”
“他啥時候說的?!”邊上的鄰人不滿的撇了撇嘴,但很快被另一個人打斷道:“這貨還真說過,去年在老王家的喜宴上喝大了,拿了第一年的獎金便說過這話。”
“看看,看看!眼下老天都印證了我的話,葉侯可不就是咱們河西的聖人嗎?”
“誰說不是呢!我家三個娃都入了學,如今最小的都上小學二年了!”
河西就是這樣,隻要是閒聊下來人們就會把話頭扯到自己的生活上,而一旦扯到生活上就會不由自主的念著某人的好來。
短短幾日功夫葉安就成了河西的“聖人”,而這名頭正如“黃河清”一般飛快的向四麵八方傳播。
涼州城號稱商賈雲集,萬國鹹通之地可不是白叫的,大宋的商賈聞之震驚萬分,就連大食國的商人都在說河西出現了一位“默罕默德”,他們遠在八刺沙袞時就聽那裡的百姓提到過葉安的大名。
倒是黨項與遼朝的商賈聽了便覺得有一場好戲看,西麵那幫大胡子哪裡知曉聖人出現在河西的意義,這簡直是在與中原爭高低。
“黃河清,聖人出”,這是自漢時起曆代王朝都在追求的真正祥瑞,就如同“河出圖,洛出書”一樣,預示著一個王朝的興盛和強大。
而現在,河西這般的一隅之地居然出現了代表文治興盛,聖人出世的吉兆,那宋廷能與河西乾休?!
漢家最在乎的就是麵子和名義,大國威儀時刻不能忘懷,就算是向遼朝納貢,也要為了名頭在一字之名上咬文嚼字,何況是河西這邊將葉安捧成了“聖人”!
拓跋熬與耶律達良相約在酒樓之中,這兩人關係算是不錯的,主要是因為河西在名義上屬於漢家,所以姚鬆與河西走的近一些,同這兩人少有交集。
隻不過今時不同往日,在拓跋熬驚詫的目光中耶律達良起身從後堂請出了姚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