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人心思動(1 / 2)

長歌當宋 我欲乘風歸 3607 字 11個月前

連葉安自己都沒想到黨項人歸附的速度會如此之快,僅僅兩個月,在年關之前被河西所破的黨項州府皆以歸附,黨項人安靜的就像河套平原上安靜的綿羊。

在最初的反抗,暴動被鎮壓後,幾乎再無多少大範圍的動蕩,這讓狄青惴惴不安,總覺得是不是黨項人在醞釀一次更大的反叛。

但無數的消息彙總到葉安的手中卻讓他有了自己的判斷,河套的土地已經被河西所征服,黨項人之所以沒有動作不是因為要醞釀更大的“爆發”,相反而是因為他們徹底對李元昊失去了希望。

河西的安撫效果是驚人的,就連葉安都沒想到來自涼州府的官員居然能利用政策優勢把黨項人安撫的這麼好。

沒有什麼高明的招數,也沒有什麼哄騙,隻是單純的把事實擺在黨項人的眼前,讓他們明白一個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就算李元昊回來了,他也不可能讓黨項人擁有眼下的生活。

俗話說的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河西與西夏的對比是明顯的,河西雖在這裡攻城略地,雖在進攻的過程中殺了很多黨項人,但幾乎都是在戰場上,而沒有出現過一次對平民百姓的屠殺或是屠城。

而恰恰相反的是,李元昊率領的黨項人曾經在入侵大宋之後進行過不止一次對平民百姓的屠殺,這一點作為施暴者的黨項人不會忘記。

在如此明確的對比下,黨項人也知道河西對他們手下留情,不光收下留情,更是給了他們最迫切的所需。

反抗或許能讓他們一時得到李元昊的誇讚,幫助,甚至是在內心上得到滿足,可長遠下去呢?

黨項至今都是諸多部族所組成的,黨項人和草原諸部一樣都是由大大小小的部族所組成,大的部族認清形勢,知道該如何選擇,而小的部族更是期待歸附河西,因為這樣他們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活的更好。

隻要有一個強大的力量作為靠山,讓自己的部族不會被吞並,他們並不在乎到底是李元昊在統治,還是葉安在統治。

歸屬感……西夏國?亦或是河西?對整個河套地區的土生土長之人來說沒有任何區彆。

在河套地區進入穩定後,葉安第一次向外表明,他不會走了,他要在興慶府的王城安營紮寨,他要在這裡重新修建一座不比涼州府差的繁榮之城。

這才是讓天下為之側目的舉動,一國尚且不能輕易遷都,何況是河西這種並不算是一種國家的地方勢力。

但看看眼下,好似遷都也並沒有什麼不妥,宋遼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河西的不同,在吞並大量西夏土地之後,葉安已經具備了建元稱帝的實力。

事實上當初李元昊還不及河西的實力就已經建元稱帝了,而葉安憑什麼不能?

無論是大宋的朝臣還是遼朝的朝臣皆認為,葉安遷都興慶府就是在為建元稱帝做準備,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可惜,在外界集中注意在建元稱帝這件事上的時候,葉安卻選擇了默不作聲,他從來都沒想過要稱帝,稱帝?那他之前的行為是什麼?他娘的是自己打倒自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