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道友,你可聽說過‘執劍人’?”張元敬低聲問身側的屈意重。
一行人沿著深澗,往東馳行。
根據藺裕的所言,碧石山東方十萬裡外,有一諸多湖泊,自那裡穿過,再往北去,容易隱匿行蹤,以防黑鴉王循跡追來。屈重意、陸相坤等人也認同此見。
火鴉道人從善如流,當即采納此議,讓碧睛狻猊獸在前探路,藺裕、陸相坤等七個結丹修士在兩側警示,他居中領著一乾築基修士,並親自押解郝三定,張元敬、屈意重和猿十三殿後,小心翼翼往東行去
“執劍人?”屈意重微微一愣,思索片刻,搖頭說道,“屈某未曾聽說此名。”
張元敬略有失望,但也並不意外,因為那宇之隱作為元嬰真人也是不知。便說:“道友可知藏劍穀是否有一劍名為伏龍?”
屈意重當即點頭:“這個屈某知道。藏劍穀七大神劍之外,有三劍最值稱道,伏龍便是其一。據說此劍號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需以大靈穴溫養十年,方可斬出一劍,溫養時日越長,威力越大。但若不經溫養,則與尋常飛劍無異。”
“此劍一直由藏劍穀修士執掌嗎?”張元敬又問。
屈意重沉吟道:“這個屈某也不清楚。藏劍穀除七大神劍外,其餘諸劍皆非不可售賣。若能拿出讓藏劍穀意動的籌碼,想來藏劍穀不會拒絕交易吧。”
“道友可曾聽說,近些年何人用過伏龍劍?”張元敬追問。
屈意重仍是搖頭:“未曾聽說。不過,也可能是有人出手,但無人看見。似伏龍劍那種大殺器,對手若是沒有防備,恐怕難逃一死。”
張元敬默然點頭。那個頭戴鬥笠的結丹修士,很難說是不是出自藏劍穀。當時,此人施展藏劍穀獨門遁術“劍引移形”,使得宇之隱認定其人便是藏劍穀修士。但是,此舉難說不是刻意誤導。
藏劍穀與玄天宗交好,張元敬對此宗有所了解,知道該宗真人向來以鑄劍與修行為要,很少參與門派紛爭,門中弟子也少有出穀行走的。那個“執劍人”故意將紛爭引向藏劍穀,不知是出於何種目的。
屈意重見張元敬不再說話,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識相地沒有多問。
深澗的道路漸漸變得狹窄,最後成一條懸在石崖上的險道,下方是水流湍急的溪流。護在兩側的幾個結丹,都起飛劍上了兩側山嶺,借著樹林的遮擋,四下探查。
不多時,眾人出了深澗,走入崇山峻嶺中。山中逐漸出現妖獸,凡能避開的,就儘量避開。若是被發現蹤跡,則幾個結丹修士輪番出手,將之或擒或殺,屍首全部帶走,所有氣機也清理乾淨。
如此一路平靜,東行有三四萬裡,前方山下出現一條數十丈寬的河麵。
“真人,此河名為翠玉,一直流入那片湖泊之地。”藺裕待火鴉道人上前,指著河流說道。
“藺道友對此處地理甚熟,看來下的功夫很深啊!”火鴉道人笑道。
“真人見笑。藺某這些年混跡橫斷山,為了搜尋天材地寶,跑過不少地方,故而對地理知道得略微多一些。”藺裕陪笑著解釋道。
“嗯,修行不易,機緣難得,藺道友敢於深入險地,想來總會有所收獲。”火鴉道人隨口說了句,轉頭對張元敬道,“元敬,你讓狻猊獸沿河北岸東行,若發現情況,及時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