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善這話說了以後,屋內一時寂靜。
大兒子周福樹聽了父親的話,心裡很是不好受,想著父親這些天的頹廢。
首先站起來道:“爹,做老子的都是為了兒子,您這些年雖說掙了些銀錢,但是都給我們兄弟幾個娶媳婦養孩子了,自己也沒享什麼清福。按說我們孩子都大了,早就該自己立起來讓您安享晚年,都是兒子們沒用,才帶累您繼續操勞。您再沒有什麼對不住我們的。”
“俗話說,隻有上不去的天,沒有翻不過去的山,隻要一家人齊心。總能熬過難關,鋪子沒了。大不了我繼承您的擔子再走街串巷去收山貨,總能再掙出一份家業的,分家不分家你就莫要再提,這個家還是需要你和娘來掌管的。”
妻子小王氏聽了丈夫的話,也往丈夫身邊靠了靠。用行動表示對丈夫的支持,小王氏是周大善媳婦大王氏的娘家遠房,性格溫柔大氣。
周大善聽了大兒子的話,心裡熨帖。知道大兒子從小就是個善良的老實人。
又加上年輕的時候因為忙生意,家裡孩子一個個出生,照應不來,把大兒子扔在鄉下由老母親照顧了幾年,沾染了些鄉下的淳樸氣息,憨厚有餘,但是聰明不足。
周大善轉眼看向剩下的兩個兒子,三兒子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自己和老妻商量就送他去學了武藝,他師傅是縣裡鏢局的鏢師,長大了順其自然在縣裡的鏢局謀了個差事。
後來又經他那鏢局裡的師傅介紹,娶了縣裡宋捕頭的女兒,所以三兒子是個直來直往的性格,說一不二的。
隻有二兒子從小聰慧,最得他的心,心裡對他的期待也比其他兩個多些。
老二周福寶正想說話,旁邊的妻子李氏拽了下他的衣袖,周福寶瞪了她一眼。
站起來笑著說:“爹,家裡出了這樣的事情,也是人心隔肚皮。那許老頭和您幾十年的交情,和您打交道從來都是錢貨兩訖,從未有過打岔,平時看著也是個大氣的人,換誰來看也是個可靠的生意夥伴,隻是哪有亙古不變的人心,總是財帛動人心,才讓那他暴露了真麵目。”
周大善感慨果然二兒子最懂自己,心中鬱氣紓解不少。
周老二噓著父親的臉,眼睛裡閃過一絲精光。
將心裡早已經過了幾遍的話說出來:“兒子也知道家裡現在艱難。雖說咱們家回了青峰山,爹您問起我們的想法,我這些日子也在思量,我們兄弟三人,從小不事農產,雖說沒有不分五穀,但是說再扛起鋤頭去地裡,也是實在艱難。”
看父親也是認同的點頭,再接再厲道:""前幾日我和鳳玉回了趟嶽父家,他說恰巧他手裡有家米鋪子前頭的掌櫃走了。看我們艱難,和嶽母合計,願意把鋪子盤給我們,鋪子在城西,位置也不錯,隻要把本錢給嶽父填上就行。”
旁邊的李氏也立時幫腔道:“是呀,爹,娘,我爹看我們艱難,想著幫扶一把,店裡的家夥什什麼的也都一並折價轉給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