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高一直都是個認真的人。
不做便也罷了,既然接了活,總得在能力範圍之內做到最好。
所以這段時間李建高經常會跑到研究所這邊,跟研究超螺旋代數的教授們一起探討其中的基礎概念跟喬澤的證明思路。
對於在研究所工作的教授們跟博士生來說,最大的感覺大概就是,這也可以?
……
“其實喬代數中的確有關於數論研究的部分,因為要構造一個喬氏空間嘛,需要自然數做映射,而且我們研究的內容就包含數學上的大統一,所以我們也正在做這方麵的證明工作。
比如喬代數就認為在數學的任意體係中,存在一種基本的映射函數M(n),它將自然數序列{n}映射到一個具有特定結構性質的數學空間中,該空間能夠揭示數列內部元素的基本關係和性質。
嗯,對於自然數集合中的每一個元素,M (n)不僅映射其數值,而且能夠反映和區分不同數學性質。我覺得第一部分的證明過程就是對這個定理的延伸。”
……
對於李所長來谘詢問題,研究所的教授們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那些不能示人的資料也是予取予求。
這些之前的研究資料對於李建高來說也的確很有用。
嚴格意義上來說要潤色一篇論文,隻需要按照論文的格式把文章寫好就行了。
但喬澤畢竟是他最得意的學生,而且李建高很清楚喬澤的毛病,所以他得讓論文的證明過程更為易懂。標準大概就是得讓他這個對超螺旋代數一知半解的教授能大概縷清證明思路。
比如一些前置性定理的證明過程,在李建高看來就必須加入到論文中去。
因為沒有這個基礎定理,那麼不管是螺旋質性映射定理,還是周期定理,都屬於無根之源。不管是審稿人還是者,都會平添許多煩惱。
畢竟超螺旋代數跟超越幾何學還沒有完整的推廣開。
從這一點上看,李建高這位論文潤色者無疑是合格的,甚至還做了一些期刊編輯才需要去考慮的事情。
顯然喬澤也是懂李建高的。
知道導師做事認真,所以潤色論文的時候,必然會主動去了解這些新的數學思想。不管如何,對於一個研究數學的教授來說,隻要肯鑽研,多少肯定是有些收獲的。
至於徐大江,則隻是想著李建高能趕緊把工作完成了。
畢竟大家的目標不一樣。
於是徐大江基本就維持在一天一個電話的節奏,詢問李建高的論文潤色進度,讓人不堪其擾。
但李建高也沒法說什麼,畢竟徐大江也不是出於私心,甚至論文是否發表跟他這個院長其實關係也不大。與有榮焉也是有度的,能蹭的早就基本蹭滿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建高是很汗顏的。
人家半天就給出了所有思路,他潤色反而需要太長時間,的確說不過去。便也隻能累一下了。
好在研究所的其他教授也不是那麼嚴格的守著上下班時間,每天晚上都有人在加班。
而且對於喬澤證明哥猜的思路,大家都抱著百分之兩百的熱情。
就這樣半個月後,經過李建高擴容後,一篇一百三十七頁的完整論文終於出爐。
這效率已經很高了。
許多前置性定理直接用了研究所之前的證明過程,光是整理喬澤之前的證明手稿都花了近一周時間,才將整個脈絡整理出來。
由此可見當喬澤助手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但完成還隻是漢語版,要翻譯成英文版本,又是個大工程。
鑒於超螺旋代數的推進進度,許多專屬數學概念還沒有統一的翻譯,想要翻譯成完美的英語版本,難度還是很大的。
然而……
“翻譯工作就直接交給豆豆吧,彆麻煩了。”
“豆豆能獨立完成?”
“早就可以了,就是如果專業詞典沒有收錄的名詞,豆豆都是用的漢語拚音直譯,我們跟其他研究所交流的時候,基本上也是這麼用的。”
李建高之前沒太關注過超螺旋代數跟超越幾何學的研究工作,還真不知道這些,不免有些稀奇。
“拚音直譯?這真的可以?”
“嘿嘿,李所,你很久沒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官網了吧?他們不是也開辟了一個喬代數幾何的專欄嗎?裡麵就有中英對照版的介紹。他們現在也已經習慣了拚音直譯,而且還有專門的頁麵負責名詞解釋,估計下一版專業數學詞典就會把這些拚音直接收錄進去了。”
李建高愣了愣,隨後長長的出了口氣。
難怪徐院長總是著急呢,他還是消息太閉塞了,現在最前沿的數學研究竟然還有這種改變他都還不知道的。
光是這一條喬澤就已經無敵了。
這可是華夏多少數學家都沒能做到的事情。
李建高也決定聽取大家的建議,直接把已經完成的137頁論文,直接複製進了豆豆的數據庫,然後直接進行中英轉化。
豆豆最初設計定位本就是一款輔助研究的人工智能軟件,研究所後台一直都可以調用豆豆某部分功能的數據庫。文本翻譯更是最基礎的功能之一。
目前豆豆能翻譯世界主流的前十種語言,一份137頁的論文由中文翻譯成英文,用時僅僅隻需要約半分鐘。翻譯成英文後,137頁的論文也擴展到了151頁。
論文的格式、措辭的語法,基本上無法挑剔。
起碼李建高坐在那裡看了三個小時,沒發現任何毛病。
除了那些專門標注出的漢語拚音看了感覺有些不太習慣之外,李建高還真挑不出什麼錯處。
那種怪異感主要是不由自主的腦補出了未來跟國外數學家交流時,那些數學家們在英文中突然夾雜出幾個漢語發音的畫麵。
有種ABC的既視感。
拋去這種感覺外,翻譯的質量幾乎是無可挑剔。
科技改變科研。
漢譯英能有這種質量跟效率,那麼英譯漢自然也是差不多的。
以後的各種論文跟英文版說明書直接下載電子版,然後輸入數據庫就行了,甚至同聲傳譯都可以依賴這種技術進行。這對於許多語言能力不算突出的科研工作者大概算是福音。
雖然心裡很感慨,但李建高還是認真的把豆豆翻譯的論文整體了一遍。
大體感覺就是後半部分關於加權因子的描述更為抽象了,說實話這部分內容他真就是潤色而已,具體的證明過程不止是他沒看太懂,研究所裡的諸多教授們也沒看太懂。
關於函數w(n)的定義複雜,需要進行判彆,而且選擇的方法並不是很直觀。哪怕借助了圖形解讀,大家也都是一知半解的,但如果代入後演算驗證,能證明函數w(n)是有效的。
研究所甚至用喬澤的加權函數,並用極短時間借助超算計算出了一個新的梅森素數:2^90,000,301 1。
更有意思的來了,因為喬澤的加權函數W(n)證明還沒經過學術界的認可,所以不能用於演算,所以現在要驗證這個數字是否的確是梅森素數,超算需要更長的時間驗證。
因為不可能為了驗證這個梅森素數浪費太多算力資源,所以同樣算力的計算出這個數僅用了兩天,但驗證起碼要兩到三周才能有結果。
畢竟這個數字有兩千七百多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