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審稿階段(2 / 2)

超神級學霸 一桶布丁 10267 字 9個月前

而對應的完備數就更大了,根據公式可得2^90,000,300X(2^90,000,301 1)

如此龐大的數字也就是數學研究能用得上了。

如果最終驗證數字是對的話,對於研究所來說,說不得還能打個時間差,薅一波羊毛。

國外有個GIMPS項目,主要就是貢獻出算力尋找梅森素數。找到一個新的素數可以拿到3000美元獎勵,但如果誰找到第一個破億的梅森素數則有十五萬美元的獎勵,十億位的則是二十五萬美元獎勵。

喬澤對於這點錢自然是不在乎的。

但對於數研所的其他教授跟研究員而言,這加權公式如果真能用,快速找到億位跟十億位的數字,不算什麼太難的事情。隻要先把數字找到,然後上報,等驗證出來就能拿到這筆獎金還是很爽的。

要知道這種國際性的科研貢獻給的獎金,在華夏是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四十多萬美元,按照現在的彙率可是兩、三百萬人民幣,哪怕見者有份直接按照人頭分了,每個人也能拿二十多萬,趕上半年的工資加各種補貼了。

還沒拿到什麼菲爾茲獎、高斯獎、陳省身獎等等學術大獎之前,先多賺點錢改善生活總是沒錯的。

可見在賺錢這件事上,教授們也是極具創造力的,加上信息渠道也很暢通,隻要有了資源,總能找到合適的辦法來知識變現。

對此李建高當然不會有什麼意見。至於喬澤,根本懶得理會這種小事情。

在把論文交給李建高後,就開始了繼續著手解決一係列的問題。

休息腦子一天明顯不太夠。

喬澤便將注意力放到了其他命題上,比如同屬千禧年七大數學難題之一的黎曼猜想。

也是跟素數有關的內容,但要證明起來,難度的確比哥德巴赫猜想要更大。

經過一周的思考,他解決了超螺旋結構與ζ函數零點的映射。但超螺旋代數體現在複平麵上,是一種特彆的非線性動力學特性,要利用這種特性去證明ζ函數零點分布極為困難。

尤其是要在超螺旋代數中識彆和處理可能的奇異點,以及對ζ函數進行有效的解析延拓非常困難。即便超螺旋代數能提供的數值方法已經極為先進,但是想要有足夠的精度去表述還是極為困難。

想要單純在超螺旋代數的框架下解決這個問題,喬澤覺得難度很大。

可能還需要開發新的工具才可能去對這個重要猜想進行解釋。比如建立一個統一的框架,把超螺旋代數、黎曼ζ函數、自守形式以及橢圓曲線等等相關數學對象都聯係起來,才有可能徹底解決這個難題。

但問題來了,喬澤並不覺得他擅長數論,解決哥猜不過是為了休息腦子。所以隻是做了一些前置性的工作後,喬澤便放棄了。

沒那個必要。

主要還是他現在不缺克雷研究所那一百萬美元,而且克雷研究所的效率還很低,到現在還沒完全確認楊米爾斯方程根質量間隙假設的問題已經被解決,並發放獎金。

好吧,其實看起來時間很長,但距離喬澤解決以上問題還不到半年,這其實還在正常的時間範疇內。

克雷研究所也不是人雲亦雲的是,發獎金之前,總得先讓自家研究員吃透並認可。

也就是喬澤感覺狀態恢複了的時候,李建高把潤色好的中英雙版論文發給了他。

喬澤沒花時間去,直接掃了一眼摘要,便在作者欄掛上了李建高的名字,然後讓豆豆使用《數理新發現的投稿係統,直接又投到了李建高的郵箱裡。

《數理新發現的主編暫時也是由李建高兼任。

一般來說,學生發導師做主編的期刊是不太合規矩的,但喬澤顯然屬於特殊情況。

他既不需要導師的名頭幫他通過論文,也不需要論文抬高身價,去評什麼教授之類的,他還沒拿任何科學類獎項,純粹就是因為評獎時間還沒到。

最重要的是,《數理新發現是西林數研所跟科學院合作的期刊,還等著打出名頭,這種肥水自然不能流入外人田裡。

李建高看到喬澤發來的投稿後,也正式檢查了一遍,先是把作者欄他的名字給刪掉,就開始在通訊錄裡給喬澤找審稿人了。

徐大江的確跟他說過很多,但李建高覺得他還是得堅持遵從本心。

這種論文署名他不能要,也不必要。

而且徐大江希望的也隻是論文趕緊發表,有沒有他的名字其實也無所謂。作者單位裡有西林數研所跟西林工大數學院的名字就足夠了。

至於喬澤的好意,他心領了便好,這個二作,他當不起。

而審稿人的選擇也是個技術活,這個時代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跨越多個數學研究領域,包括數論、算法理論以及計算數學等,廣泛分布在各個大學跟研究所裡。

但這篇論文李建高還是先聯係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原因也簡單,喬澤解決哥猜主要使用的是超螺旋代數的思想,雖然沒有一個專門研究哥猜的中心,但在西方,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卻是研究超螺旋代數的中心。

李建高的想法是國內找三位審稿人,國外在三位審稿人。

這項工作也很好完成,對於現在的數學界來說,能審喬澤的論文,還真就是一種榮幸。

是的,對於喬澤的論文,從一開始李建高便沒打算搞雙盲評審那一套。

沒必要做那種掩耳盜鈴的事情。

喬澤的論文特點本就突出,尤其是論文用到了一係列通過超螺旋代數推導出的數學工具,這隨便誰一看都知道是喬澤的論文。

李建高能確定,世界範圍內絕對沒有第二個人對超螺旋代數跟超越幾何學的理解能跟喬澤一樣深入。

這不止是他的判斷,也是研究所所有人的判斷。

起碼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關於超螺旋代數跟超越結合學專題研究欄目給出的一係列定理證明分析足以說明這一點。

所以很快,印著喬澤名字的獨立論文便傳遍了全世界。

……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法國數學家安托萬·勒費夫正翻閱著剛剛打印出來的厚厚一疊論文,厚厚的紙還熱乎著。

選擇他作為論文的審稿人,這位數學家在弱哥德巴赫猜想證明方向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比如任何一個大於7的奇數都能被表示成三個奇素數之和的證明過程,就用到了他之前論文中的重要定理。

同時安托萬這段時間也一直在研究超螺旋代數。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裡超螺旋代數日益豐滿的題庫,很多都是出自他的想法。

說實話,這樣的審稿人不好找。

全世界對於兩個命題都有研究的理論數學家真的不多,雖然地球上有八十億人,但這樣的人兩隻手就能給數完,甚至可能還用不到那麼多手指頭。

沒辦法,研究數論的門檻太高。

不止是智商天賦門檻,還有家世門檻。

如果讀書時,家裡沒有足夠的錢支付高昂的學費,研究數論沒什麼意義,不如去研究應用數學,還能拿個高薪。

智商天賦加興趣還要加上不菲的身家,其中任何一條都能讓至少百分之九十的人望而卻步,三項標準都要達到,可想而知能淘汰多少人了。

一個富二代不喜歡過花天酒地的日子,不去繼承億萬家財,一定要跟一堆堆的數字死磕,如果沒有極致的興趣支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畢竟學習從來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數學由其如此。

普通人會覺得這種人有病。

安托萬·勒費夫顯然就是這樣一位病人,而且病得不輕。

麵對這晦澀難懂的論文,他不止是看得津津有味,還明顯代入了進去,甚至拿起了鋼筆開始在論文上做出了批注。

臉上的表情更是豐富極了,時而皺眉沉思,時而恍然大悟,像是中邪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