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如果拋開喬澤平日裡的冷漠性格、話少的習慣、以及對各類人群的誤解,他其實是個很暖的人。
雖然不會太照顧身邊人的想法,但從不介意拉人一把,滿足他們一些小願望。
其實這些天喬澤也聽說了學界關於他論文的一些討論。
李建高就怕喬澤會生出不太好的想法,又或者崩了心態,還專門來跟他聊了很久。
殊不知心態略微感覺小崩的可不是喬澤,事實上喬澤壓根沒有在乎那些所謂學界大佬們的評價。
不是對前輩不尊重,單純就是懶得關注。
畢竟這個世界有意思的問題很多,哪個正經人會天天關注彆人評價些啥?
……
“……,審核大概需要一周的時間。另外還有個事情。我很想知道,你這篇新文章有跟誰探討過嗎?請原諒我的好奇心,但我很想知道這一點。據我所知,在數論領域做這項研究的有漢密爾頓,理查德等人,但我對華夏在這方麵的數學研究進展並不是那麼了解。”
喬澤是第二天才看到這封洛特·杜根發來的郵件的。
對方發郵件時已經是普林斯頓時間下午三點,那個時候喬澤睡得正香。
不過喬澤也早已經習慣了這種溝通方式,因為兩人都不會特意的挑選時間聯係。
心裡還是很暖的。
作為雜誌的主編,洛特·杜根對喬澤的確很好。甚至會主動在郵件裡告訴他審核大概需要多長時間,這絕對是世界頂級的數學家都沒有的待遇。
當然主要還是喬澤的年齡因素在內。
十八歲這個年紀對於許多人來說都太有誘惑力了。
年輕本就意味著無限的可能。
如果年輕還已經展現出亮眼的天賦,那麼可能性也開始無限膨脹。就好像正在膨脹的宇宙一般。
喬澤對洛特·杜根的印象也很不錯,看過信件後,便也給了回信。
簡單解釋了幾個對方提出的數學問題後,開始回答最後的提問。
“沒有。你說的兩位教授我並沒有接觸過,但看過他們的論文,也受到過一些啟發。如果一定要說跟誰溝通過,大概要感謝蘋果公司一個姓程的經理,他在吃飯時說的一番話,讓我突然想通了這個問題的關鍵點。”
處理完洛特·杜根的回信,喬澤又開始看下封信。
最近一段時間,他的郵箱來信很多。
不止是洛特·杜根,包括張洪才在內,他之前主動發郵件交流過的幾位教授跟研究員,都開始主動跟他探討一些學術方麵的問題。
喬澤會選擇掃一遍來信。
如果是他感興趣的問題,會回信探討。
如果不感興趣,就直接回一句不擅長。
說起來,喬澤現在還挺喜歡這種交流方式的。
因為簡單高效而直接。
尤其是大家都熟悉了這種交流方式之後,發郵件時都沒有什麼廢話,簡單直接的拋出問題,然後進行探討。
這也讓喬澤發現跟數學家之間的交流還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大家都其實都有些奇奇怪怪的思路跟想法,雖然不一定可行,但對拓展思路很有用。
每天處理這些郵件的時間也會根據拋出問題他是否感興趣而定。
有時候一個小時就直接關了郵箱。
如果問題正好喬澤感興趣,對麵正好有時間,可能一個早上就在針對某個問題進行探討。
另外,喬澤每天還要固定抽出些時間跟這棟樓的工程師們進行探討。
光刻機大型化雖然對於工藝的要求降低了些,但這款產品對於精度跟穩定性的要求擺在那裡。
每個部分的設計,各種零件的搭配都需要通過超算再三驗證。
如果遇到驗證效果不好的地方,就需要對設計方案進行調整。
可能是一個單獨的零件,也可能是某個部分。
喬澤的作用就是當出現驗證不理想的狀況,項目組裡的工程師又束手無策的時候給出一些建議。
這項工作也再次讓喬澤見識到了團隊的力量有多麼恐怖。
本來他認為這項浩大的工程真要落地起碼需要三、五的準備工作。但以目前的進度來看,前期的設計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八十。
目前整個工程的各種圖紙,全部打印出來,已經能裝滿大概十節高鐵車廂。當然這可不止是這棟樓裡的幾百人的努力,事實上許多零件的設計工作被分配給了遍布全國的近百個研究所,有數千工程師都參與到了這項設計工作之中。
隻不過所有資料會在這棟小樓裡彙總。
國慶前甚至光電所連試驗場地就找好了。
就在西林西邊一塊大概1.2平方公裡的空地,此時已經開始修起了圍欄。同時為了配合這個項目,這個光刻機基地旁邊正在同時修建兩座配套儲電站,來保證未來進行試驗時有充沛且不間斷的電力供應。
喬澤甚至已經看過了光電所的未來光刻實驗室的配套圖。
按照規劃,這是個地下三層地上兩層的圓形主體建築。
這個龐大的圓環光刻機將占據負一層跟負二層。
負三層則是整個操作中心。
按照規劃,大概下個月各種工程機械就會進駐,開始初期的建設工作。
能看出為了造出光刻機,大家都是很認真的。
甚至給喬澤一種不計代價的感覺了。
這可是他在設計那篇論文時,萬萬沒想到的情況。
尤其是當他得知現在這項工程已經不止是西林光學所兩位院士在推動,京城華科院物理所好幾位院士也參與其中,帶領團隊也開始在一線做設計工作的時候。
更讓喬澤感受到了這種為了造出光刻機近乎不顧一切的渴望。
好吧,他本來真就隻是打算嚇嚇人的,但現在既然大家都認真了,他也隻能主動承擔了更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