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曹操議事(1 / 2)

《三國之魏延一統》全本免費閱讀

許都,位於豫州西部,伏牛山餘脈向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西依伏牛山脈、中嶽嵩山,東、南接黃淮海大平原。

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洛陽殘破”為由遷都於許昌,即稱許都。

許都東北麵鄰近東漢的**經濟文化中心—洛陽,西南方向是南陽盆地,沿潁河而下可至淮河,許都位於水陸要衝,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漢末群雄紛爭的主要戰場也就是長安、洛陽、陳留(開封)一線的黃河南北地區。許都與都城洛陽皆位於黃河之南,均背靠嵩山山脈,洛陽處在嵩山山脈的西北部,許昌處在嵩山山脈的東南部。

許昌向北可直抵黃河,路程僅有二百餘裡;向西北經禹州、登封等地可至洛陽,也不過三百餘裡的路程。

選擇這樣的地理位置作為根據地,既不使曹操集團遠離**文化鬥爭中心而便於了解和掌控鬥爭形勢,也不使曹操集團處於眾矢之的的鬥爭漩渦之中,對於曹操集團獲取**上的利益極為有利。

曹操選擇定都許昌,不僅僅是考慮到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還考慮到人才戰略上,東漢末年許昌地區具有豐厚的人才資源。

許昌地區處於潁河流域和汝河流域,人傑地靈,曆來是人文薈萃之地。

東漢末年,許都及其周邊地區湧現了大批傑出人才:荀彧、荀攸、**、陳泰為許都人,郭嘉、戲誌才、杜襲為穎川(今許昌周邊)人;臨近的南陽有許攸、鄧艾、鄧忠,亳州有許褚、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溫縣有司馬懿父子,清豐有樂進,封丘有**玠,陳留(今寧陵)有典韋,等等。

他們皆為曹操所用,或為謀士,或為戰將,與來自其他地區的賢才一起共同構成了曹魏集團龐大的人才隊伍。

曆史證明,曹操建都許昌以後,吸引了更多人才**在他的周圍,製定了一係列合乎民情、深得民心且富於實效的方針國策,為曹魏集團的發展壯大和爭霸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