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賣報的藝術(1 / 2)

中國體育人 過關斬將 8767 字 8個月前

接下來的時間裡,陳強使用了各種方法去奔跑,但是任務完成度依舊是0%。

陳強百分百能夠確定,自己跑動的距離絕對遠遠的超過了一萬米,可那0%的任務完成度卻告訴他,白跑了!

陳強有些氣餒,既然任務完成度沒有半點增長,他也沒有繼續跑下去,而是在這片區域瞎轉悠起來。

一個個的體育場館走下了,陳強基本熟悉了這片區域,但是沒有積分,他一個場館都進不去。

所有的體育場館都是大門緊閉,每次推門,那冰冷的聲音總是會提醒他積分不足,無法使用。

“這到底是什麼鬼地方!”陳強有些鬱悶,他無奈的回到了中間那個指示牌處,然後看到了其中一個方向是出口的指示標識。

“出口,是離開這裡麼?”陳強順著那個方向走下去,然後看到了一個路標,上麵寫著“出口”,指向一條空曠的路,

陳強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突然間,陳強猛的一睜眼,赫然發現自己還在那草棚當中,這裡依舊是舊上海。

“做夢了,原來那些體育場館都一場夢!好奇怪的夢,感覺好真實,就像是身臨其境!”

陳強長歎一口氣,他多麼的希望,眼前的這個草棚也是一場夢,他不想待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他想回到未來,回到自己的時代。

又過了許久,外麵傳來了雞鳴聲,拂曉來臨,陳強知道,自己該出發了,去迎接第一天的報童生涯。

他拿出了錢,走出了草棚,走上了大路,路過饅頭鋪是還順便吃了碗水煮麵。

這年頭天下雖然不太平,但最近幾年也算是沒有大的天災,隻要是沒有遭兵災的地方,糧食基本上都算是豐收的。貧苦老百姓依舊是吃不飽肚子,上海這種大城市,糧食還是優先供應。再加上歐美商品大規模流入,互相之間形成了競爭,為了搶奪市場打起了價格戰,所以二十年代末期上海的物價並不算貴。

1929年的舊上海,普通大米14元一石,麵粉則是3塊3一包,一包麵粉大概是45斤,麵粉製成切麵後,賣7分錢一斤,路邊攤一碗水煮麵也就是用三兩的切麵,陳強還吃的起。

吃完麵條後,陳強便一路小跑,趕往來安裡的陳如記,去購進今天的報紙。

舊上海的報紙全都是中間商賺差價,這個中間商就是派報社。

報社或者印刷廠將報紙印好後送到各個派報社去,然後再由派報社進行銷售。

派報社除了代送報紙之外,還會將報紙賣給零售商。說簡單點,派報社就是大的報販子,而報攤或者報童就是小報販子,小報販子不能直接從報社拿貨,隻能從大報販子那裡購報。這有點像是一二級分銷商的關係。

舊上海有多少派報社,當時的上海市政府未必知道,但日本人卻知道。根據日本滿鐵的調查課長佐田弘治郎的調查報告,舊上海主大概有30多家派報社,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地盤,互不侵犯。

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來安裡的陳如記,西門附近的仲根記,公餘裡的鄭三記等,這些都是舊上海老字號的派報社,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甚至有的已經父承子業傳了兩三代人。

陳強所去的這家派報社就是來安裡的陳如記。

陳如記應該算是當時舊上海最大的派報社了,他們有兩間大的分揀倉庫,這裡不僅能找到上海本埠所有的報紙,還能找到天津的《大公報》、北平的《世界日報》、廣州的《民國日報》等外埠的報紙。

之前的陳強當了許久的報童,和陳如記的夥計都熟悉,來到陳如記的分揀倉庫後,很快的便挑了七八種的報紙。

背著沉甸甸的報紙走出報社,陳強突然覺得有些心虛,他偷偷摸了摸兜裡,那僅有的一塊大洋已經變成了身上的報紙,如今兜裡隻剩下一些飯錢,大概夠吃三頓飯的,若是這些報紙賣不掉的話,他第二天就要餓肚子了。

一塊多的大洋,其實也沒有買到多少份的報紙。

以最著名的《申報》為例,同治十一年《申報》剛剛開辦的時候,每份零售價八文錢,光緒四年漲到了每份十文,光緒二十五年又漲到了每份十二文,光緒三十二年的零售價是一分四厘,宣統元年是兩分錢,宣統三年變成了三分錢,到了1926年,已經漲到了四分錢一份。

當然,這四分錢是《申報》的零售價,派報社一般都是零售價的五折或者六折拿貨,賣給報攤或者報童,則是七五折或者八折。按著八折計算的話,陳強購進一份《申報》需要花費三分二厘,賣四分錢一份,能賺八厘。

一枚大洋是一塊錢,全部用來購進申報的話,隻能買到31份《申報》。

不過《申報》是當時全國最貴的報紙,張數也是最多的。舊上海另一大報《新聞報》,當時的售價是三分六厘,其他的像是《時報》、《時報新報》要便宜的多,諸如《晶報》這種好幾天才出版一期的小報,售價更是便宜。

陳強心中大致計算了一下,如果這些報紙全都能賣出去的話,除去成本他能賺到三毛錢。

三毛錢作為一天的飯錢,是綽綽有餘的,甚至還能有一毛剩餘,當然這點錢是不可能吃到葷腥。按照當時上海的物價,一個鮮雞蛋都要賣兩分六厘,街邊攤賣的茶葉蛋要五分錢一個,陳強可舍不得花掉一天收入的六分之一去吃一個茶葉蛋。

“真是窮的連茶葉蛋都吃不起了。”陳強心中吐槽著那個“茶葉蛋”的梗。

隨後他離開了陳如記,快步朝著火車站的方向跑去,遇到人多的地方還會吆喝兩聲“賣報”碰碰運氣。

……

當報童也是一門學問,正常情況下,想把東西賣出去,自然要找人多的地方,越是人多繁華的地方,越容易把東西賣東西。

但是報紙這東西,得認識字才能看得懂,舊中國文盲占大多數,大字都不識的人肯定不會去買報紙看。有些地方人雖然聚集的很多,可沒有幾個識字的,賣豆漿賣燒餅賣烤地瓜都沒問題,報紙肯定沒人買。

“該去哪兒賣報呢?”陳強看了看天色,決定去火車站附近碰碰運氣。

二十年代火車票對於普通百姓也是挺貴的,能坐得起火車的人,肯定不是窮苦人家,十有八九也都是讀書識字的“文化人”。

比如文學家吳虞從北京去上海看望女兒,火車票一共花費了50塊大洋,相當於一個普通工薪兩三個月的工資。若是按照現在的標準,普通工薪兩三個月的工資足夠參加一個歐洲或者美國的旅行團了,而在當時隻這夠從北京去上海的火車票。

舊上海的火車站也不隻一座,其中曆史最悠久的自然是老北站。現如今的上海鐵路博物館的那棟建築,就是老北站的車站。乘坐滬寧線前往南京是要在這裡坐車的,北站也是舊上海最繁華的火車站。

滬杭鐵路的起點則是上海南站,去杭州要在這裡坐車,南站的繁華程度僅次於北站,後來淞滬會戰當中,南站被日被人炸毀了。

舊上海的西站則有兩座,一座位於普陀區,另一個就是現在的地鐵中山公園站,在當時這兩座都是小站,人流不多。

陳強的目的地是老北站,那片區域屬於舊上海租界外最繁華的地方。

不過陳強是進不了車站裡麵的,甚至連車站前的廣場都不能去,隻能在火車站周邊晃悠著賣報。

因為這火車站裡麵有賣報的,火車站門前也有報攤,而且他們都是給火車站交了“管理費”的,說白了這是人家的地盤,陳強要是敢去賣報的話,會被趕出來不說,說不定還會挨頓揍。

就如同是現在乘坐火車,在火車站內也有小賣部,在火車上也有推著小車賣餐飲的,高鐵上還有專供的盒飯,這些外麵的商販是進不去的。你去高鐵霸個座,人家未必敢拿你怎麼樣,可你要是敢私自在高鐵上叫賣盒飯,乘警肯定逮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